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健全各級安全管理組織機構
不少人在談到安全管理時,"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常常掛在嘴邊,但怎么落實,措施往往并不得力。按照管理的要求,首先應該建立各級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并配備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給予職權和建立責任,使之有效運作。目前縣級以上企事業(yè)單位、政府部門安全管理機構比較健全。但鄉(xiāng)以下,特別是廣大的農村、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私人企業(yè)、建筑工地、批發(fā)市場以及娛樂場所等情況并不理想,有些根本沒有,有些是流于形式,使安全管理成為真空區(qū);因此,建立健全各級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特別是農村的安全管理網(wǎng)絡是當務之急。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民安全知識與安全意識
每年的六月份為全國安全生產月,在城鎮(zhèn)安全宣傳工作搞的還是有聲有色,效果也不錯。建議以后這種安全宣傳的觸角應該延伸到農村,延伸到學校的課堂,從娃娃抓起。就在筆者撰寫論文期間,聽到新華社的一則報道,《十歲女童發(fā)覺海嘯,使數(shù)百人幸免于難》很受啟發(fā)。消息說的是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中一名年僅10歲的英國女童從地理課上剛學到的海嘯知識,挽救了數(shù)百人的生命,可見知識的重要。因此建議在我們日常的安全管理中,主題性的宣傳要搞,日常性的宣傳也不能間斷,應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和宣傳渠道宣傳安全知識。特別是像電視這種普及率極高的大眾傳媒,應該多做一些公益廣告,諸如交通安全、防火防爆、正確使用化學品等的安全節(jié)目,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安全知識。2003年的非典時期做得就很好,可惜非典一過宣傳也就過了。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還是堅持得較好,例如筆者在無錫市所見:公交車站牌上隨處可以看到諸如:保護水源,防止污染、交通安全等類似的公益廣告。
三、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預警網(wǎng)絡
除了正規(guī)的 、官方的、企業(yè)的安全生產信息系統(tǒng)、信息中心和傳播渠道外,還應建立健全民間的、公共性的安全管理信息網(wǎng),及時公布傳播安全信息?,F(xiàn)在的專業(yè)安全網(wǎng)站像"安全第一網(wǎng)"已具備了上述功能,效果也很好,但筆者認為它專業(yè)性太強,不易被大眾所接受。設想在報紙、雜志開設一些安全信息窗口,在電臺、電視臺開設一些安全信息頻道;再比如建立一些像110、120、119一類的安全工作中心,讓廣大人民群眾發(fā)現(xiàn)事故隱患能夠方便快捷的傳遞,讓安全工作確實成為全員性的、全社會性的工作。
四、注重公民安全技能的培養(yǎng)
2003年的SARS和2004年12月印度洋的地震和海嘯,再次提醒政府和有關組織注重人們的逃生訓練,以應對突發(fā)事件。特別是一些危險崗位、人員聚集場所,要定期進行模擬訓練?,F(xiàn)在有些單位像青島市做的比較好,進行大規(guī)模是城市消防演習、中央電視臺和山東電視臺都有欄目播放過突發(fā)事故后如何逃生的節(jié)目,很受觀眾歡迎。但這遠遠不夠,這種訓練必須大眾化、社區(qū)化,使人們的安全意識轉化為日常的行為習慣。
五、建立公共安全公告公示制度
一直以來,我們的安全檢查部門對于安全檢查的結果,只限在業(yè)內或行政系統(tǒng)內通報,而廣大的公民并不知情。對于事故隱患公民應該有知情權,對于有事故隱患的單位,監(jiān)督檢查部門有責任向公民公告檢查的結果。比如可以在"安全第一網(wǎng)"上設置一個板塊公示一些"問題"單位的安全現(xiàn)狀,這樣一來就會對這些企業(yè)產生無形的壓力,促其對事故隱患及時整改;對于消費者或從業(yè)者來說也會規(guī)避風險,從而降低了事故的發(fā)生率。從短期情況看,這樣做會給一些企業(yè)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從長遠的情況看,這是對企業(yè)的一種愛護,對公民的負責,對市場起到了凈化作用。像央視每周一次的質檢報告就非常受消費者歡迎,看到報道后消費者就有了選擇的依據(jù),而那些制假制劣企業(yè)一旦被曝光就可能被市場淘汰,這對其他企業(yè)也是個警示作用。像前述的河南大平煤礦、常熟的招商城如果有關部門把安全檢查的結果及時的向社會公示,也不會釀成如此的慘禍。
危險并不可怕,輕視了危險最可怕。事故隱患是客觀存在的,只要公民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提高,就能夠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