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可能”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憑某人的主觀意志所確定的。確定“有可能”的依據(jù)一般是由兩個方面組成:
??????? 一是理論依據(jù),就是對諸如物質的物化性質,設備的各種參數(shù)進行計算分析,以判斷是否存在可能引發(fā)事故的危險因素,甚至還要考慮到環(huán)境的一些影響。如,一個使用時間較長的金屬壓力反應釜,通過對它的壁厚的測量,對安全附件的檢測,對腐蝕余度的計算,對材質有關數(shù)據(jù)的計算,對反應介質可能產生壓力的計算,經過綜合分析后就可以確定這臺反應釜是否“有可能”發(fā)生破裂的情況。如果有,就可認定該設備存在“有可能”引發(fā)事故的隱患。反之,則可在理論上認為該設備在正常工藝條件下運轉是安全的(不包括非正常條件);
??????? 另一個是“案例比較法”:即與發(fā)生過的,相類似的事故,進行比較,看所比較的體系是否也存在著類似引發(fā)事故的那些因素,如果有,就存在“有可能”的危險,存在的相似因素越多,“有可能”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兩種方法是相輔相成的。在實踐中,第二種方法有時比第一種方法更直觀,更可靠。因為事故的本身就是危險因素(隱患)在某種意外因素,甚至是多種意外因素誘發(fā)下爆發(fā)---導致事故的發(fā)生。而理論計算是很難全面地考慮到這么多的“意外因素”。
??????? 舉一個真實的例子:亞邦2001年7月10日發(fā)生的因硫化氫中毒死亡兩人的重大事故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從理論上講,一個產生硫化氫的系統(tǒng)與一個產生氯化氫的系統(tǒng)之間,用五只閥門進行切斷后,兩種氣體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互串到另一個系統(tǒng)中去的。但兩個可產生不同有毒氣體的系統(tǒng),共用一套吸收系統(tǒng)的本身,就形成了安全隱患。但是如果在正常情況下,它可能不會形成事故,事實上,由于幾個難以想到的意外,同時疊加在了一起,誘發(fā)了這個內因,事故就切切實實地發(fā)生了:第一個意外:緩沖槽上的閥門。因該單位過分追求節(jié)約,再加上按裝人員不認真,從廢料堆里隨便揀了一只閥柄與閥芯實際上已經斷開的閥門裝上了,造成:表面呈現(xiàn)關閉狀態(tài)的閥門,實際上是全開的;第二個意外:由于人的因素,三只應該關閉的塑料閥門卻沒有被關閉。第三個意外:唯一呈現(xiàn)關閉狀態(tài)的一只閥門,又因質量問題發(fā)生內漏。(結果導致,五只閥門切斷不了一根幾乎沒有壓力的氣相管道)。第四個意外:又因為工藝條件和硫化氫氣體本身的性質所定,使得生成的硫化氫都是高濃度的硫化氫氣體,泄漏到事故釜內后,都沉入到釜的下部。第五個意外:由于按裝上的問題,使得這只釜的人孔低于樓面以下約30公分,造成,即使人蹲在地上,也無法聞到釜內是否有氣體,再加上高濃度的硫化氫氣體具有嗅覺麻痹的特點,就更難于聞到硫化氫的氣味了。第六個意外:這是一只已經停產半個多月,并且早已洗的干干凈凈而且前兩天還進去檢查過的,并且從工藝上講,無法產生硫化氫的一只人們在一般情況下無法將它與硫化氫相聯(lián)系的停產設備。第七個意外:該單位的安全意識也實在太差:既沒有安全帶,又沒有防毒面具,連防毒口罩的型號都不對。進入5米多深的反應釜竟然沒有梯子。第一個人是順著繩子爬下去的,當感覺不對時,手一松就掉到釜底,拉都沒辦法拉,在最后的時刻,失去了最后一線救援的機會。第八個意外:第二個受害者與第一個受害者又是親戚,由于親情原因,導致他救人心切,盡管已有人提出不要隨便再下去的警告,但他仍然在未找到防毒面具的情況下,順手在地上拿了一個連型號都不對的防毒口罩下去了。第九個意外:正好碰上一個不懂技術,不負責任的廠長在現(xiàn)場指揮,又親手將第二個本不該死的人送了下去,導致了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在這個事故中1-7的七個意外只要有一個不同時存在,這個事故就不會發(fā)生,后兩個意外只要有一個不同時存在,這個事故就不會擴大.但事實上這九個意外(也就是外因)同時作用到這個兩個不同系統(tǒng)共用一個吸收系統(tǒng)的安全隱患(也就是內因)上,引發(fā)了這次死亡兩人的重大事故。這些導致事故的因素,如果你僅從理論上去推敲、分析,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些包括著人的操作、意識上的疏忽、親情、設備、裝備、按裝、管理等諸多因素在內的九個意外,更不會想到它們會同時疊加在一起,并且會同時爆發(fā)。--這就是絕大多數(shù)事故事發(fā)生時都離不開的三個字“巧”和“意外”。
??????? 因此,僅從理論上去判定“隱患”是不完整和不可靠的。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同志至所以對“隱患”判斷不準,認識不清,重視不夠,很大的原因就在這里----過份相信“理論”。
??????? 還有一個影響人們對“隱患”重視程度的問題,是人們一些習慣思維:咱們中國人是禮儀之邦,對人,對事大都愿意從好的方面去想,同樣,對待“安全隱患”也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從良好的愿望出發(fā),認為它不會這么巧、不可能都湊到一起、不會發(fā)生事故、再加上人們的僥幸和賭博心理,于是形成了對待“安全隱患”能拖則拖,能不整改就不整改的情況。但是,事故就是由于這些很小的,很不起眼的危險因素很“巧合”地組合在了一起,在很意外的情況下演變成為事故。如果不是由于“巧合”和“意外”所發(fā)生的事故,那就是“破壞”了。
??????? 安全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找出“隱患”,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去推論,這些“危險因素”在不正常的狀態(tài)下是否有可能演變成事故,如果有,我們就去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去“預防”事故,保證生產順利進行。而不是相不相信的問題,更不是要讓事實去證明的問題。
???????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有的同志擺不正安全與生產的關系,擺不正防范隱患與生產需要的關系。老是將兩者對立起來。有一位同志對我說:“施總,你這么抓,我們就不好做了。”言下之意:安全防礙生產了。事實上,安全工作不但不防礙生產,反而是要讓你生產的更順利,更有效益。盡管它可能要麻煩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效益,甚至可能還要些投入,但它的潛在效益是無法計算的。近期,二分廠在距貯存著甲苯的蒸餾釜和甲苯貯罐,分別只有1米和4米左右的地方,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后,安全地動了火,成功地對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后又在加氫車間不停產的情況下,安全地進行了增加一臺加氫釜并與系統(tǒng)聯(lián)接的擴建工作,就是一個安全為了生產的很好說明?!吧曷?lián)”大年初一爆炸,所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就是一個生產不安全的案例。
??????? 最后,希望大家記住:
??????? 1.“隱患”是客觀存在的,它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
??????? 2. “事故”的本身就是“意外”,沒有“意外”就不存在事故。不考慮“意外”情況的出現(xiàn),就沒有去做安全工作的必要。良好的愿望替代不了“意外”存在的事實。
??????? 3.“隱患”是造成事故內在因素,不整改“隱患”就無法保證安全生產。
??????? 4.要正視“隱患”,解決“隱患”,不能躲避和繞開,更不能自欺欺人,視而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