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的貫徹黨的十七大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理、以人為本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加強學校的安全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培養(yǎng)師生的安全意識,增強自我防范能力,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發(fā)生,為促進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二、目的意義
???? 教育工作牽涉到千家萬戶,安全工作是整個社會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安全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不具備足夠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心、愛護和保護。保障學生的安全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學校的教職工要從實踐“科學發(fā)展觀”重要思想的高度,從推進全面構建和諧社會進程的高度,從維護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自己所肩負的崇高職責和神圣使命,以對廣大師生的生命和國家、個人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深刻領會開展校園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意義,把確保師生生命安全作為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切實將學校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擺到突出位置,狠抓各項科學預防措施的落實,積極防范各類校園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三、主要內容
(一)加強安全教育
1.加強責任人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學校要組織全體教職工,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學習安全知識,依據安全應急預案開展演練活動,提高教職工的責任意識和防范能力。
2.深入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積極開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防范能力。要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組織觀看錄像,發(fā)放安全手冊,制作宣傳板報等多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預防火災、擁擠踩踏、交通、溺水、網絡安全、教育實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各種教學和日常活動中適時進行,并善于利用發(fā)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學生,防患于未然。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面向全體學生組織開展一次緊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練,提高全體教職工和學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3.加強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實加強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因多種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礙,防止因心理問題導致自殺、自殘、危害師生人身安全事件發(fā)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加強學校內部的安全管理
1.加強門衛(wèi)管理,建立健全值班、巡邏制度。學校實行門衛(wèi)制度,非本校人員未經允許不準進入校內,防止社會閑雜人員到學校尋釁滋事。值班、巡邏人員要堅守崗位,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2.加強校舍安全檢查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校舍安全大檢查,對查出的危房,能修復的要及時修復,決不能在危房中從事教學及其它活動,防止房屋倒塌等安全事故發(fā)生。
3.加強消防安全工作。要嚴格排查學生宿舍、教室、圖書館、禮堂等公共生活活動場所的火災隱患,特別是對老式建筑、電路管網老化等火災隱患要加大排查力度,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并按要求配齊消防設施。
4.加強飲食衛(wèi)生管理。對校內的食堂、飲食攤點、小賣部等進行監(jiān)控,保證食品衛(wèi)生安全和飲水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發(fā)生。
5.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加強校園網絡安全設施建設和管理,及時刪除網上各種有害信息,確保網絡安全。嚴禁校內開設經營性網吧。
6.加強對學生集體活動的管理。凡組織文藝、體育、慶典等大型活動,應嚴明紀律,采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防止群死群傷事件發(fā)生。
(三)加強校園周邊的安全管理。
1.加強學校周邊環(huán)境綜合治理。積極配合綜治、公安、城管等部門依法清理整頓校園周邊的非法網吧、書攤、歌舞廳、飲食攤點等場所,嚴厲打擊擾亂正常教學秩序和危害師生安全的流氓團伙和黑惡勢力,對校園周邊的道路安全設施和交通秩序進行綜合整治,加強綜合治理,為學校安全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2.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凡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旅游、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等大型活動時,應加強組織和指導,確保活動安全,嚴防交通等重大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3.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參加商業(yè)性慶典、演出等活動,嚴禁組織學生參加超越其年齡、行為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以外的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