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勞動中意外事故發(fā)生的心理規(guī)律并為防止事故發(fā)生提供科學依據的工業(yè)心理學領域。其主要研究內容有: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②工傷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學對策等。
??? 意外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可分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兩個方面。人的因素有疲勞、情緒波動、不注意、判斷錯誤、人事關系等。物的因素如設備發(fā)生故障、儀器失靈以及工作條件不良等。物的因素之所以導致事故,又與人的管理不善、維護不良等有關。因此,在人和物這兩個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大量的。在生產越來越自動化的情況下,人的勞動由具體操作向感知判斷轉換,由技能向技術轉換,由動向靜轉換,人的因素就更顯得突出。據研究發(fā)生意外事故的原因,人的因素在蘇聯約占60~90%;在日本要占70%。美國的汽車交通事故90%是由人的差錯造成的。美國三厘島核電站的事故也主要由操作人員的差錯造成。
??? 對事故肇事者個人因素,包括智力、年齡、性別、工作經驗、情緒狀態(tài)、個性、身體條件等的研究表明,智力與事故的發(fā)生率并不呈負相關關系。智力高者在從事較為一般的工作時有時也會發(fā)生事故;而智力低者在從事智力要求較低的工作時,發(fā)生事故的情況并不多。年齡與事故的發(fā)生卻有明顯的聯系,很多工種中的事故多發(fā)生在年輕工人身上。如在交通事故中,約70%的事故發(fā)生在30歲以下的司機身上。情緒因素與工傷事故發(fā)生率的關系表明:工人愉快和滿足時工傷事故發(fā)生率低,憤怒、受挫、憂慮時工傷事故發(fā)生率較高。
??? 從人的因素出發(fā)解釋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時,有兩種理論較為流行,一種是事故傾向理論,另一種是生物節(jié)律理論。
??? 事故傾向理論假設,事故總是由少數幾個人造成的,這幾個容易出事故的人,不管工作情境如何,也不管干什么工作,總要出事故。研究也確實表明,50%的事故是由10%的人造成的。這些人就是所謂的易出事故者。這一理論頗有吸引力。因為,根據這一理論,只要對易出事故的人加以分析,發(fā)現他們個性的共同特征,然后把這些共同的個性特征作為標準,就可以預測出易出事故者。這就為減少事故提供了依據。然而對這一理論持反對看法的人也很多。反對者認為,事故傾向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人不是時時處處都易發(fā)生事故。有些人做某種工作容易發(fā)生事故,而做另一種工作并不發(fā)生事故。一個人過去的事故記錄并不能作為預測此人將來是否出事故的依據。事故傾向理論者曾以3萬次交通事故的分析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持反對觀點的人則對這些統(tǒng)計數字重新加以分析,他們把這些事故分成前三年和后三年發(fā)生的,并對之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兩個時期的事故并不是同一批人造成的。那些在第一時期被認為是具有易出事故個性特征的人,第二時期都不是事故的肇事者。
??? 生物節(jié)律理論認為,人的體力、情緒和智力是起伏變化的,它們各有自己的高潮期和低潮期。體力23天、情緒28天、智力33天為一周期。在高潮期與低潮期相互轉移的“臨界期”間,由于機體內部發(fā)生劇烈變化,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所以容易出差錯。如果在臨界期內多加注意,即可避免事故的發(fā)生。節(jié)律周期的換算方法是以出生日為基點,將出生日至測定當天為止的總天數分別除以23天、28天和33天,其余數即為當天的體力基數、情緒基數和智力基數。對此理論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其理論依據不足。這種理論并沒有說清為什么以出生日為基點,而不以懷孕日為基點;也沒有說清三種周期為什么人人都一樣而沒有個別差異。而且宣傳這三種節(jié)律只會使人盲目樂觀、忽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