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chǎn)一直是各個行業(yè)強調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核行業(yè)。這是一個關乎于財產(chǎn)安全,民眾安全乃至民生的大問題,我們不得不重視,不能不重視。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就要做到使每位員工身處濃郁的安全文化氛圍之中,細化各種措施,并將其落到實處。
??????? 氛圍對于一個團隊來說至關重要,一旦文化氛圍成形,就成為了每個人的行為習慣,工作習慣,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是決定這個團隊成敗的重要因素。
??????? 我們需要營造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核安全文化氛圍,從制度到行動,從高層到基層。
??????? 很早以前英國曾經(jīng)流傳一段民謠:“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只馬掌;少了一只馬掌,丟了一匹戰(zhàn)馬;丟了一匹戰(zhàn)馬,敗了一場戰(zhàn)役;敗了一場戰(zhàn)役,失了一個國家”。這就是著名的鐵釘效應。鐵釘效應告訴我們: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事關大局,千萬不可馬虎大意。在核電現(xiàn)場操作過程中,每個刀閘的拉合,每個按鈕的啟閉,都會對電廠的安全保障產(chǎn)生重要影響?!扒Ю镏?,潰于蟻穴”。任何一個崗位上的工作都要精雕細琢,認真負責地把事情做到位,不能有半點疏忽。核電行業(yè)的安全依靠精益求精的細節(jié)管理,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方能達到“安全第一”的境界。精細管理要求按照作業(yè)標準和正確的工作方法,依靠企業(yè)內(nèi)員工的細心注意,把工作上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降低到零。核電行業(yè)決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zhí)行者對規(guī)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我們就是要營造這個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工作氛圍,讓每位工作人員都能夠自主的去安全地、細致地、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各項操作,這樣安全才真正落到了實處。當然,這種氛圍的營造,需要各級領導一直到基層都行動起來,一絲不茍的按照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要求去執(zhí)行,讓基層看到高層的以身作則,讓高層滿意基層的令行禁止,使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安全理念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 我們需要營造責任重于泰山的核安全文化氛圍,從小事到大事,從個人到團體。
??????? 江澤民總書記曾提到:“隱患險于明火,責任重于泰山”。在核電領域,責任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合格的核電工作人員,要求的不僅是過硬的業(yè)務素質,更重要的是強有力的責任心。可以說在核電領域,對所從事的工作負責就是對人民的安全負責,這一點也不夸張。華北電力大學的學生很受各大電力企業(yè)的歡迎,而且在各個電廠都會成為中堅力量,這不僅是和他們的專業(yè)素質有關,和學校的育人理念也是分不開的,因為華北電力大學的育人理念是要培養(yǎng)對社會負責的人,強烈的責任感,是電力行業(yè)最為需要的。核電無小事,任何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要營造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核安全氛圍,不管你是在最普通的的崗位上從事最簡單的工作,還是在重要的崗位上從事復雜的工作,都要以負責的態(tài)度去對待所從事的工作,做到一絲不茍。用一句我們核電行業(yè)的話說就是“人人都是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 我們需要營造防微杜漸的核安全文化氛圍,從“思想到習慣”,從小題到大做。
???????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qū)。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托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后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在生活中,如果是在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們會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xiàn),人們就會產(chǎn)生從眾心理,毫不猶豫地隨地亂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這就是“破窗效應”的表現(xiàn)。對生產(chǎn)現(xiàn)場的工作過程中員工發(fā)生的“小奸小惡”行為,我們要引起充分的重視,適當?shù)臅r候要小題大做,將錯誤扼殺至萌芽狀態(tài),這樣才能防止積重難返,造成重大問題。
??????? 我們需要營造防患于未然的核安全文化氛圍,從自身到他人,從現(xiàn)在到將來。
??????? 工程師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墨菲定律”: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指出: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fā)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fā)生。災禍發(fā)生的概率雖然也很小,但累積到一定程度,量變引起質變,最終必定會從最薄弱環(huán)節(jié)爆發(fā)。所以關鍵是要平時清掃死角,杜絕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做起,團結同事共同采取積極的預防方法、手段和措施,消除不安全隱患,降低事故概率,做到防患于未然。
??????? 飛機渦輪機的發(fā)明者德國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fā)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guī)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假如人們在安全事故發(fā)生之前,預先防范事故征兆、事故苗頭,預先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事故本身就會被減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由此推斷,要制服事故,重在防范,要保證安全,必須以預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