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剛往農村來礦,住在六七四廠,父親在曲古都上班。因為父親是井下工,工作條件很艱苦,也很危險,母親對他關懷備至,特別是在他的安全方面更是擔心吊膽。當父親下班晚一點,到平時下班回家時還沒回來,她就會帶上我們到井口去問、去等,直到等到父親,她的一顆心才會放下。她常說:“要是出點什么事,我們可怎么活呀!”我已記不清有多少次在澡塘見到父親,又多少次跟著母親拿著手電筒膽顫心驚地經過那黑古隆冬的松林。直到父親退休,我們家的這種“戒備”狀態(tài)才算解除,真正體現(xiàn)了“親人盼您平安歸來”的那種急切心情。然而,又有誰不盼望自己的親人平安歸來呢?
有驚無險的擔憂稍縱即逝,可那真真實實發(fā)生的事故,也許讓人終生難忘。
讓我們打開那塵封的記憶,聽聽那遠古的聲音,定會讓我們感受到心靈的強烈震顫。那是發(fā)生在1970年9月22日楊家礦井的那場瓦斯爆炸事故,四十多歲的人都會清楚的記得,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整個礦區(qū)都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之中,那次事故共死亡31人,31個家庭殘缺不全,給他們的精神造成了多么大的打擊,又給生活帶來了多么大的負擔。特別是那些家庭只有一個頂梁柱的人留下孤兒寡母,使那些本來該在父母懷里撒嬌的孩子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天空是灰色的,一切都是憂郁的。也許,事隔多年以后,他們都從那場噩夢中掙脫出來,現(xiàn)已成家立業(yè),或為人妻、或為人父了。但那悲慘的回憶,永遠也無法抹去。也許,沒有經過那場風雨的人是無法理解那種心情和其中的艱難困苦的,但我們大家盼望安全的心情卻是一致的。
我參加工作以后,聽了很多事故報告,當我聽到那些傷亡數(shù)字的時候,我的心情不寒而栗,雖然那些數(shù)字都已顯得蒼白,卻留給了死者遺憾,生者悲痛,給多少家庭帶來無法彌補的傷痛。我想這些數(shù)字應該是一個個警世牌,我們面對這些警世牌,還有什么理由不重視安全?但是,在利益和欲望的驅使下,仍有不少人鋌而走險,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譬如: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報道,國家已下令取締的小煤礦,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仍是我行我素,你白天來察,我晚上行動。或是等到風頭一過又重操舊業(yè),結果一出事,造成終生遺憾。也許,他們會想,如果當初遵循國家的規(guī)定,那不就沒事了嗎?我想如果世上真有如果,那么一切可以重來。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一次次災難性的事故中喪生,使世上多少母親失去兒子,使多少妻子失去丈夫,又使多少孩子失去父親。我們一次次在心里祈禱,救救這些苦難的人吧,使白發(fā)蒼蒼的母親不再有失去兒子的悲痛,賢慧的妻子不再有失去丈夫的苦難,讓可愛的孩子有父愛和母愛。然而,現(xiàn)實卻是那么的殘酷。
是不是我們就無法阻止死神的光臨而只能扼腕長嘆呢?不,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們國家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方針指引下,中央已對重特大安全事故高度重視,《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嚴肅追究安全事故的行政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也已經出臺,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已經把它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同時,新世紀科技的發(fā)展也給安全生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我們只有緊握“安全”這個法寶,才能斬斷事故這個惡魔的利爪,全社會必須行動起來,共同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筑起一道捍衛(wèi)生命的長城。讓大家都“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這樣,我們的社會將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快樂,我們才會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