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裝置消防設計的基本條件
4.1 外部條件
消防站:人員編制、車輛配備(車型、性能、數(shù)量)、報警形式、位置等。
消防水系統(tǒng):管網類型(高、低、獨立等)、裝置水壓、可供水量、管網布置、消防供水可持續(xù)時間等。
泡沫滅火系統(tǒng):類型、設置方式、泡沫站設置、可供混合液量等。
裝置區(qū)域圖:附有消防水管網、消火栓及消防道路布置。
4.2 內部條件
項目設計規(guī)定:PFD圖、平面布置圖、物料及工藝流程危險性分析等資料。
根據(jù)PFD圖、平面布置圖找出重點保護對象,設置消防設施;平面布置是否滿足消防車的滅火要求。
5 裝置內消防設施設置的一般原則
裝置內的消防設施主要為崗位操作人員應急使用?,F(xiàn)代化裝置均采用計算機控制,裝置外操作值班人員很少。所以,要求設置的消防設施不但要操作方便,且一二人便可操作,可以滿足應急使用。
5.1 滅火器
可有效撲滅初期火災。實踐表明,用滅火器撲滅的火災占裝置發(fā)生火災的40%,設置的滅火器應對全裝置給予覆蓋性的保護。
5.2 半固定式蒸汽軟管
蒸汽用于滅火和控制火勢均很有效。實踐表明,用蒸汽撲滅的火災約占火災總數(shù)的30%。蒸汽可連續(xù)供給用于滅火。其設置應能對裝置的危險區(qū)提供覆蓋性保護。
5.3 箱式消火栓
用長20~30 m的Φ25~40 mm水帶與消火栓固定相連。水槍應為可調式,既可噴直流水柱,又可噴霧狀水流,一二人可操作,設于火災中需首先進行冷卻保護的設備附近(如介質溫度超過自燃點的熱油泵、換熱器、管道閥組、加熱爐等設備),距保護對象的距離不宜小于15 m。
5.4 固定式水炮
用于保護危險的設備群及較高的危險設備。如多層冷換框架、反應器、地面上密集的危險設備群等。亦可設置為對裝置內的危險場所進行覆蓋性保護。水炮可噴柱狀和霧狀水,設置位置距保護對象的距離不宜小于15 m,且保證水流能噴到保護對象而在裝置檢修時不易被碰壞之處。
5.5 半固定式消防豎管
用于多層框架、多層廠房,沿梯子敷設,主要供消防人員使用,免去消防人員敷設水帶,可有效的爭取時間進行火災撲救,豎管下部接口設在便于操作的地點,可供水或泡沫混合液。
5.6 消火栓
沿裝置內消防車道布置,間距不宜大于50 m。一般與消防車配套使用。在高壓消防水系統(tǒng)中可獨立使用,直接向水龍帶水槍、移動炮等供水。
5.7 蒸汽滅火系統(tǒng)及汽幕
蒸汽滅火主要用于加熱爐爐膛火災。汽幕常設置在加熱爐附近和氣體加工且泄漏幾率高的裝置。在大量烴氣體泄漏時,用于阻隔、驅散烴類氣體,防止與加熱爐等明火相遇,引發(fā)爆炸火災。
5.8 固定式水噴淋系統(tǒng)
主要用于特殊危險場所的保護,如火災時人不易靠近而需及時提供冷卻水保護(否則會造成爆炸或火災迅速蔓延)的場所,由于防堵塞維護工作較復雜,若能使用固定水炮保護而不用水噴淋則較好,但煉油裝置很少用。
5.9 水幕系統(tǒng)
一般用于阻隔熱輻射,防止火災蔓延,用于特殊場所。如不能提供規(guī)定的防火距離,可設置該系統(tǒng),多用于裝置的擴建工程及大型庫房的防火分區(qū)。
5.10 局部的泡沫滅火設施
可設于火災發(fā)生幾率高的高溫熱油設備附近,或個別需用抗溶性泡沫滅火的設備附近。
6 結束語
以上僅對煉油裝置的消防設計作了一般性的介紹,具體設計中應對以下幾點作深入了解,方能較好地完成設計。
(1)掌握全廠性消防設施的設置及運行情況。
(2)對工藝流程進行深入了解,弄清裝置使用物料及產品的火災危險性及相應的滅火對策。
(3)對流程中的主要設備、設施進行分析,根據(jù)所儲物料、運行工況等找出裝置的主要火災危險源、多發(fā)泄漏源。
(4)根據(jù)裝置平面布置、豎面布置及上述火災危險源、多發(fā)泄漏源分析,找出重點消防保護對象,有針對性地設置消防設施。
(5)根據(jù)裝置區(qū)域布置圖、裝置平面布置圖,對裝置內外消防通道的設置能否滿足消防的要求作出分析,當裝置外部布置不準時,應提出要求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