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爱综合区,亚洲中文字幕黄网站,国产三级在线播放欧美,美国一级毛片aa,av无码,天天干,婷婷六月丁香91视频,免费的黄色网站4mmb

安全管理網

澳大利亞煤礦的安全生產與管理

  
評論: 更新日期:2016年05月09日

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四大產煤國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同時,澳大利亞煤礦安全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每百萬噸死亡率為0.014左右。為什么有這樣好的安全形勢?這是因為澳政府和業(yè)界把煤礦安全當做是一種文化,并把這個文化的內涵濃縮成兩點:一是創(chuàng)造安全的工作環(huán)境;二是培養(yǎng)員工做出正確的安全決定的能力。十幾年來,澳政府和業(yè)界一直在為打造礦業(yè)安全文化而努力。負責制定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各州政府都有意識地幫助業(yè)界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從傳統(tǒng)的規(guī)范性法律約束改為強調以安全風險評估,目的重在預防礦難。
    所謂的安全風險評估,就是利用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方法辨識危險,對系統(tǒng)的安全性進行定性或定量的預測和分析,尋求最佳的危險源控制與處理對策,達到系統(tǒng)安全的目的。這是一種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澳大利亞政府正是把它應用到煤礦各項生產活動的安全管理中,才有今天的安全大好局面。安全風險評估重在防范風險的發(fā)生,它要求管理人員、員工和承包商都要積極主動地查找確認工作面的隱患、風險并且實施控制措施。在隱患防范上,人們早有這樣的共識:每起嚴重安全事故發(fā)生后,一經檢查,問題必然成堆成串。預防隱患的發(fā)生,正是安全風險評估的核心。
    澳大利亞鼓勵工人和技術人員尋找潛在的事故和安全隱患,對新引進的設備、新的生產工藝、新的工作地點、新的工作環(huán)境都要進行風險評估,由培訓人員、管理人員、工程師和操作人員一起尋找可能引發(fā)事故的隱患因素。我們參觀的昆士蘭州的洛陽露天煤礦煤電集團公司,就從剝、采、運、儲、發(fā)電、并網等工序中找出了1萬多條可能出現的事故隱患。并針對這些潛在的安全事故隱患擬訂出防范措施。如果職工發(fā)現工作地點的生產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他們有拒絕上工的權利;如果發(fā)現領導或同事不嚴格按照安全法律、法規(guī)行事,他們也有權到煤礦安全部門去告發(fā)。如果煤礦職工發(fā)現了潛在險情,應主動依法匯報。在澳大利亞,如果發(fā)現潛在險情不匯報,就觸犯了法律。整改不徹底,一經被洲政府安全部門查處,業(yè)主就可能傾家蕩產。   
    我感到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一、職工培訓不可小視   
    澳大利亞煤礦對員工進行培訓,是按照職業(yè)健康與安全法的要求,對于從事高風險職業(yè)的人員必須經過確認的培訓,所謂確認的培訓,是由各州的職業(yè)健康與安全機構通過考核,合格后發(fā)給培訓合格證書。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十分重視效果,不僅對下井員工嚴格地進行全員培訓,而且對臨時需要下井的外來人員,包括合同工、科研人員也要培訓,就是外來參觀的人員,下井前也必須進行短期培訓。培訓的時間從幾小時到一天不等,目的是讓每一個入井人員都知道井下的環(huán)境,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遇到緊急情況應當如何應急與處理,從而達到安全入井、升井的目的。   
    我國新版《煤礦安全規(guī)程》總則部分第六條規(guī)定:煤礦企業(yè)必須對職工進行安全培訓。未經培訓的,不得上崗作業(yè)。特殊作業(yè)人員必須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培訓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根據《煤礦安全規(guī)程》這一要求,各單位都結合自身的特點,采取“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對職工進行輪訓。通過培訓,讓職工掌握應知應會,適應井下的環(huán)境,來達到安全的目的。
    我們的安全培訓同澳大利亞相比在培訓方式、內容、效果上基本相同,但在小的細節(jié)上還沒有澳大利亞細致、到位。如外來人員參觀,許多煤礦還沒有認真地進行短期培訓,讓入井人員掌握入井須知、井下注意問題等等。
    二、將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盡管澳大利亞煤礦煤炭生產采用綜合機械化采掘,煤礦的安全管理已經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但是并不是沒有隱患和事故,煤炭生產同其他行業(yè)相比,也是高危險行業(yè)之一,也發(fā)生過多起事故。為確保安全生產,他們所有礦業(yè)公司實行了潛在報告制度,即鼓勵工人和技術人員尋找事故隱患。對新引進的設備、新的工作環(huán)境都要進行風險評估,通過由一個集培訓人員、管理人員、工程技術和操作人員為一體的礦內的龐大組織,以尋找可能引發(fā)事故的因素為目的,并針對這些潛在事故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整體推進”是我們的安全方針,方針的重點突出安全的預防工作,盡管我們從加強職工培訓人手,制定出“三大規(guī)程”,采取了“黨委管黨、行政管長、工會管網、團委管崗、家屬管幫”齊抓共管的好措施,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流于形式的現象。預防為主還不到位,還沒有真正做到“關口前移”,還沒有像澳大利亞成立專門人員,認真花大精力去探討和研究每道工序存在的事故隱患,并采取制度性防范措施,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中。
    三、現場管理嚴格把關
    澳大利亞的現場管理、采面管理實行工長制,工長負責井下的安全檢查,包括瓦斯?jié)舛?、頂板條件等,并嚴格執(zhí)行工長兩個小時檢查一次,把檢查的結果寫在工作面的主要入口處。每個人在進入工作地點之前,必須查看工長檢查報告,如有疑問必須與礦調度聯系、核實。另外,對進入工作面的人數嚴格控制,一般為15人,包括行政人員和參觀人員在內。他們在工作面入口處有一面木板,上面掛有15個小鐵牌,每一個進入工作面的人都要拿一塊,出來時掛回去,當木板沒有鐵牌時,外邊的人必須等里面的人出來后才能進去,目的在于限制工作面的人數,同時,一旦發(fā)生事故,知道面上的人數,以利于營救。   
    應該說,我們現場管理也是十分嚴格的,特別是安全監(jiān)督也是十分到位的,所有作業(yè)頭面都有專職安檢員24小時不間斷監(jiān)督,對于發(fā)現的隱患能當即處理的就當即處理,處理不徹底不生產,不能當即處理的限期、限人、盯住整改。另外,嚴懲事故責任人和“三違”人員,不手軟、不姑息遷就。在現場管理上都是大同小異,但相比起來,澳大利亞更嚴格、更細致,特別是對進入現場的人數限制得更嚴。   
    四、安全帶來效益
澳大利亞職工的安全意識強,加之有較好的環(huán)境,職工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狀態(tài),生產積極性較高,真正體會到安全就是效益。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煤礦為例,煤礦的全員生產效益是1.656萬噸/年,年產量超過2億噸,其中80%用于出口。2000年到2001年間,雇用9932人,死亡2人,百萬噸死亡率僅為0.014;2003年煤礦開采以來,新南威爾士州煤礦做到了零死亡率,使安全工作做得更好,全員生產效益又有了新的提高。 我們也提出了安全是生產力,說明安全的重要性。特別是《安全生產法》的出臺實施,安全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人們對安全管理更加重視。我們從安全管理中確實體會到安全帶來的實惠,同時也嘗到事故帶來的痛苦。只有安全生產才能創(chuàng)造好效益,盡管我們百萬噸死亡率在不斷得到控制,但一次次礦難的確到了該深刻反思的時候。

網友評論 more
創(chuàng)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yè)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