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習慣性違章的心理原因分析
現代安全管理理論認為:習慣性違章違紀行為動機由三個因素決定:
??? (一)行為者對違章行為后果的追求程度。即行為者對行為后果的期望程度。體現為行為者對行為后果價值的判斷,行為后果對行為者的價值越大,行為的動機就越強烈,發(fā)生違章行為的可能就大。行為者違章時存在有以下違章心理。
1、僥幸心理。作業(yè)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有時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在現場工作時,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太過于煩瑣或機械,未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或執(zhí)行沒有完全到位,不是違章行為。況且認為即使偶爾出現一些違章行為也不會造成事故,就是因為偶爾違章沒有發(fā)生事故導致了一些違章行為演變成了一種 “工作經驗”而埋下習慣性違章的禍根。
??? 2、取巧心理。在遠離公司的班組、倉庫或野外的工作現場,因路途較遠,或操作中有重復性操作內容。一些工作人員貪圖方便、怕辛苦,嫌來回麻煩,往往會出現不按規(guī)程制度執(zhí)行,擅自將幾項操作內容自行合并操作、不辦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開工的現象,以及未使用相應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違章行為。
??? 3、逐利心理。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個別作業(yè)人員(特別是在計件、計進尺、計量、計時工作中)為了追求高額記件、計進尺工資和高額獎金以及自我表現欲望等原因,將操作程序或規(guī)章制度拋在腦后,盲目加快操作進度,而不是科學的改進操作程序。
4、偷懶心理。面臨公司制定的嚴厲事故責任處罰制度,個別職工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輩子當副班,不愿意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負責人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當一個機械人,不僅少事少責任而且工資也少不了多少,何樂而不為呢?正是由于存在這種心理,在工作中不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導致現場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
??? (二)行為者對自己行為能力過高的估計。行為者的個人能力越強, 技術越好,經驗越豐富,則自認為行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為動機就越強烈,就是人常說的“技高人膽大”,往往將規(guī)章制度拋在腦后。公司近年來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故中,不少就是隊長、大班、司鉆等生產技術骨干違章違紀造成的。分析違章者的違章心理有以下幾種情況。
1、逞能心理。作業(yè)人員在生產現場工作時,不是憑借安全生產工作規(guī)程而是靠想當然,自以為是,盲目操作。還有部分作業(yè)人員自持技術高人一等,按規(guī)定作業(yè)前應到現場檢查設備、制定措施等,但是自持自己熟悉現場設備系統(tǒng),此項作業(yè)實施過多次,就逞能蠻干,往往出現違章操作、誤操作或誤調度,造成事故。
??? 2、幫忙心理。在生產現場工作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開關推不到位、某設備配件更換不下來等現象,操作者常常請同事幫忙,幫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現欲望,就有可能在不了解設備狀況或失去監(jiān)護的情況下,盲目幫忙去操作,此行為極容易造成事故。
??? 3、冒險心理。在生產作業(yè)過程中,會經常出現生產現場的條件或氣候較為惡劣的情況,如果嚴格按有關規(guī)程制度執(zhí)行確實有困難,我們現場作業(yè)人員不是針對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讓現場不會出事而前去冒險作業(yè)。
??? 4、自負心理。當操作過程中出現故障或異常情況時,作業(yè)人員基于對生產設備可靠性不信任的條件下,往往一味認為是設備出現故障。而不是停止操作或作業(yè),檢查自己操作過程是否存在問題,而是自以為是的認定是生產設備存在問題,強行將防誤裝置或保險系統(tǒng)打開,冒險進行操作。從而造成事故。
??? (三)文化氛圍對個體的影響。任何違章行為者都不是孤立的一個人存在,都是與集體或班組緊密相聯的,這種外界因素對行為者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是巨大的。下面具體分析一下文化氛圍對違章者心理的影響。
??? 1、從眾心理。當一個班組的班長或技術負責人違章,或者看見大家以前都是這樣干的,沒有出現過問題,自己這樣做也應該不會出現問題,于是某些人會對違章違紀習以為常,這樣就會對小集體內其他人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見別人能違章違紀沒出事兒,自己常常也跟著別人違章違紀,這樣長期下去違章作業(yè)成為一種時尚,按章操作反倒成為阻力。
??? 2、盲從心理。在企業(yè)的生產安全培訓過程中或者在平時的交談過程中,一些經驗老道,技術強的老師在授課時將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習慣性違章行為也傳授給員工,員工如果不加辯識,全盤接受,不僅成為習慣性違章行為的傳播者,同時極可能成為因違章造成事故的責任者或受害者。有些老師傅往往也自覺不自覺的扮演著這類角色。
??? 3、好奇心理。在鉆井作業(yè)過程中,當運用一些新設備、新技術等平日難得一見的情況下,出于好奇心理(嚴格講是一種求知欲望),沒有操作責任的作業(yè)人員往往會自己動手實踐一番,由于行為者對設備情況不熟悉、不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極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
??? 以上對違章人員的心理進行了分析,我認為人員違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行為者的內因,即違章者的主觀因素是起決定作用的。行為者之所以違章在于行為者過高的看重行為后果的價值,又過低的估計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形成了行為風險估量的錯誤,最后走上冒險違章違紀的道路。但是每次違章違紀并不是必定會發(fā)生事故,這就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好象事故是偶然的,違章違紀并沒什么危險,出現事故主要是自己的運氣不好,這種觀點在事故分析中常常聽到。其實不然,統(tǒng)計表明,對于事故不管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原因,實際上都直接或間接的與違章違紀相關,這就是違章違紀與事故的必然性及規(guī)律性聯系。
?? ?二、環(huán)境因素對習慣性違章的影響分析??? 前面著重對違章人員的行為動機進行了分析,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部分是由于外界條件的影響或限制,導致直接誘發(fā)職工違章行為的發(fā)生。作為安全、技術管理人員不能忽視物的不安全因素對人員的影響作用。
??? (一)設備陳舊、設備操作設計落后及不合理。現場使用的有些設備陳舊及使用的工具用具落后,不符合現代化安全操規(guī)程、不符合安全、高效、方便、宜人的操作要求是引發(fā)人員違章操作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管理層對配置的安全器具或勞動保護用品、作業(yè)設備等在人機界面是否符合操作要求方面缺乏考慮,員工在使用過程中感到別扭難受,導致員工不愿意佩帶使用或不能按規(guī)定要求操作而違章。
??? (二)作業(yè)環(huán)境不適。作業(yè)環(huán)境不適應工人操作也是引發(fā)違章違紀操作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工作現場的高噪音、高溫度、高濕度、異味等使作業(yè)人員難以忍受,導致員工急于避開那個讓人難受環(huán)境?;蛘咦鳂I(yè)面空間過于窄小,難以按規(guī)程作業(yè)等。正是由于存在這些原因,一方面容易導致工作質量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就極易引發(fā)員工冒險違章違紀作業(yè)等。
??? (三)生產管理不善。生產管理不善是產生違章的重要原因,系統(tǒng)安全理論特別強調“管理”的作用。認為產生事故的間接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實質上是產生事故直接原因,管理上缺陷或不善,是根本性的事故隱患。生產管理不善具體表現以下方面:
??? 1、生產組織不當。管理人員在組織生產、安排班組成員作業(yè)時,由于安排不當使班組與班組之間或班組成員間產生人際糾葛,致使相互間配合不好、信息不通或工作安排時間過長易造成工人疲倦等。這些都容易引起人員有意違章的事故發(fā)生。
??? 2、生產管理不當。管理人員的職責就是管理,不僅要管理好人員,還應該管理好班組的安全工用具,否則,當員工使用了因質量存在問題或因檢驗過期而失效的工用具,就容易造成人身傷亡。
??? 3、違章指揮。管理人員安全意識不強或自身素質不高,就容易在作業(yè)過程中違章指揮,有的管理人員帶頭違章。其影響是相當惡劣的,也是極難以糾正的。例如管理干部自身不熟悉危險作業(yè)的安全規(guī)定,冒險讓員工從事危險作業(yè)或野蠻施工、無證上崗、違章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