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工作系統(tǒng)設計的人類工效學的基本原則。用于對人的生活質量、安全和健康的最佳工作條件的設計,同時也考慮到技術和經濟上的效果。
注
1 本標準應結合其他有關的標準、規(guī)則或協(xié)定來使用。
2 為了滿足某些類型人的一些附加要求,如年齡因素、身心障礙因素、特殊工作場所或應急狀態(tài)下,可對本標準的某些條款作必要調整。
3 雖然本標準中的原則是適用于工業(yè)的,但也適用于人類活動的其他領域。
2 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2.1 工作系統(tǒng) work system
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在所設定的條件下,由工作環(huán)境、工作空間、工作過程中共同起作用的人和工作設備組合而成的系統(tǒng)。
2.2 工作任務 work task
是工作系統(tǒng)所要達到的結果。
2.3 工作設備 work equipment
在工作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工具、機器、運載工具、器件、設施、裝置和其他要素。
2.4 工作過程 work process
在工作系統(tǒng)中,人、工作設備、材料、能量和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相互作用的順序。
2.5 工作空間 work space
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在工作系統(tǒng)中分配給一個或多個人的空間范圍。
2.6 工作環(huán)境 work environment
在工作空間中,人周圍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學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因素。
注:本標準不涉及社會的和文化的因素。
2.7工作應激(或外部負荷) work stress(or external load)
在工作系統(tǒng)中干擾人的生理和/或心理狀態(tài)的那些外部條件和要求的總和。
2.8 工作緊張(或內部反應) work strain(or internal reaction)
工作應激對人的個體特性和能力的影響。
2.9 工作疲勞 work fatigue
工作緊張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的非病理的各種表現(xiàn),通過休息可完全恢復。
3 一般指導原則
3.1 工作空間和工作設備的設計
3.1.1 與身體尺寸有關的設計
對工作空間和工作設備的設計,應考慮到在工作過程中身體尺寸的因素。
工作空間應適合于操作者,特別是下列各點:
a)工作高度應適合于操作者的身體尺寸及所要完成的工作類型。座位、工作面和/或工作臺應設計得能保證適宜的身體姿勢,即身體軀干自然直立,身體重量能適當地得到支撐,兩肘置于身體兩側、前臂呈水平狀。
b)座位裝置應調節(jié)到適合于人的解剖、生理特點。
c)應為身體的活動,特別是頭、手臂、手、腿和足的活動提供足夠的空間。
d)操縱器應設置在機體功能可及的范圍內。
e)把手和手柄應適合于手功能的解剖學特性。
3.1.2 有關身體姿勢、肌力和身體動作的設計
工作設計應避免肌肉、關節(jié)、韌帶以及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必要的或過度的緊張,力的要求應在生理條件所允許的范圍內。身體的動作應遵循自然節(jié)奏。身體姿勢、力的使用與身體的動作應互相協(xié)調。
3.1.2.1 身體姿勢
主要應注意下列各點:
a)操作者應能交替采用坐姿和立姿。如果必須兩者擇一,則通常坐姿優(yōu)于立姿;然而工作過程也可能要求立姿。
b)如果必須施用較大的肌力,則應通過采取合適的身體姿勢和提供適當的身體支撐,使通過身體的力鏈或力矩矢量最短或最簡單。
c)避免因身體姿勢造成長時間靜態(tài)肌緊張所致的疲勞。應該可以變換身體姿勢。
3.1.2.2 肌力
主要應注意下列各點:
a)力的要求應與操作者的肌力相適合。
b)所涉及的肌肉群必須在肌力上能滿足力的要求。如果力的要求過大,則應在工作系統(tǒng)中引入助力裝置。
c)應該避免同一肌肉群處于長時間靜態(tài)性緊張狀態(tài)。
3.1.2.3 身體動作
主要應注意下列各點;
a)身體各動作間應保持良好的平衡,為了長時間能維持穩(wěn)定,最好能變換動作。
b)動作的幅度、強度、速度和節(jié)拍應相互協(xié)調。
c)對高精度要求的動作,不應要求使用很大的肌力。
d)如適當的話,應設置引導裝置,以便于動作的實施和明確其先后順序。
3.1.3 有關信號、顯示器和操縱器設計
3.1.3.1 信號與顯示器
信號和顯示器應以適合于人的感知特性的方式來加以選擇、設計和配置。尤其應注意下列各點:
a)信號和顯示器的種類和數量應符合信息的特性。
b)當顯示器數量很多時,為了能清楚地識別信息,其空間配置應保證能清晰、迅速地提供可靠的信息。對它們的排列可根據工藝過程或特定信息的重要性和使用頻度進行安排,也可依據過程的功能、測量的種類等來分成若干組。
c)信號和顯示器的種類和設計應保證清晰易辨,這一點對于危險信號尤其重要。應考慮例如強度、形狀、大小、對比度、顯著性和信噪比。
d)信號顯示的變化速率和方向應與主信息源變化的速率和方向相一致。
e)在以觀察和監(jiān)視為主的長時間的工作中,應通過信號和顯示器的設計和配置來避免超負荷和負荷不足的影響。
3.1.3.2 操縱器
操縱器的選擇、設計和配置應與人體操作部分的特性(特別是動作)相適合,并應考慮到技能、準確性、速度和力的要求。特別是下列各點:
a)操縱器的類型、設計和配置應適合于控制任務。應考慮到人的各項特性,包括習慣的和本能的反應。
b)操縱器的行程和操作阻力應根據控制任務和生物力學及人體測量數據加以選擇。
c)控制動作、設備響應和信息顯示應相互適應。
d)各種操縱器的功能應易于辨別,避免混淆。
e)在操縱器數量很多的場合,其配置應能確保操作的安全、明確和迅速,并可根據操縱器在過程中的作用和使用的順序等將它們分組,其方法與信號的配置相似。
f)關鍵的操縱器應有防誤操作保護裝置。
3.2工作環(huán)境設計
工作環(huán)境的設計應以客觀測定和主觀評價為依據,保證工作環(huán)境中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的因素對人無害,以保證工作者的健康、工作能力及便于工作。
對于工作環(huán)境應特別注意以下各點:
a)工作場所的大小(總體布置、工作空間和通道)應適當。
b)通風應按下列因素來調節(jié),例如:
——室內的人數;
——體力勞動強度;
——工作場所的大小(考慮到工作設備);
——室內的污染物質的產生情況;
——耗氧設備;
——熱條件。
c)應按照當地的氣候條件調節(jié)工作場所的熱環(huán)境,主要應考慮:
——氣溫;
——空氣濕度;
——風速;
——熱輻射;
——體力勞動強度;
——服裝、工作設備和專用保護裝備的特性。
d)照明應為所需的活動提供最佳的視覺感受。對下列諸因素應特別注意:
——亮度;
——顏色;
——光分布;
——無眩光及不必要的反射;
——亮度的對比度和顏色的對比;
——操作者的年齡。
e)在為房間和工作設備選擇顏色時,應該考慮到它們對亮度分布、對視覺環(huán)境的結構和質量及對安全色感受的影響。
f)聲學工作環(huán)境應避免有害的或擾人的噪聲的影響,包括外部噪聲的影響,應該特別注意下列因素;
——聲壓級;
——頻譜;
——隨時間的分布;
——對聲信號的感覺;
——語言清晰度。
g)傳遞給人的振動和沖擊不應當引起身體損傷和病理反應或感覺運動神經系統(tǒng)失調。
h)應避免使工作者接觸危險物質及有害的輻射。
i)在室外工作時,對不利的氣候影響(例如:熱、冷、風、雨、雪、冰)應提供適當的遮掩物。
3.3 工作過程設計
工作過程的設計應當保證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增進工作績效。特別是要防止超負荷或負荷不足。超越了操作的生理和/或心理機能范圍的上限或下限,會形成超負荷和/或負荷不足。例如:
——軀體的或感覺的超負荷使人產生疲勞;
——相反地,負荷不足或使人感到單調的工作會降低警覺性。
生理上和心理上施加的壓力不僅有賴于在3.1和3.2中所考慮的因素,而且也有賴于操作的內容和重復程度以及操作者對整個工作過程的控制。
應該注意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以改善工作過程的質量:
a)由一名代替幾名操作者來完成屬于同一工作職能的幾項連續(xù)操作(職能擴大)。
b)由一名代替幾名操作者來完成屬于不同工作職能的連續(xù)操作。例如,組裝作業(yè)后的質量檢查可由次品檢出人員來完成(職能充實)。
c)變換工作,例如在裝配線上或在工作班組內組織工作者自愿變換工種。
d)有組織的或無組織的工間休息。
在采用上述方法時,應該特別注意下列各點:
e)警覺性的變化和工作能力的晝夜變化。
f)操作者之間工作能力上的差異以及隨年齡的變化。
g)個人技能的提高。
附錄A
(提示的附錄)
工作系統(tǒng)設計的補充說明
A1 補充定義
A1.1 工作設計 job design
在各獨立任務的時間和空間中組織和排序。
A1.2 工作組織 work organization
在一個或多個工作系統(tǒng)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
A2 工作條件的優(yōu)化
見圖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