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災害事件是超出受災地區(qū)現有資源承受能力的人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也是一個自然災害和各類事故頻發(fā)的大國。各種災害事件使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損失,也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在各種災害事件的應急救援職業(yè)活動中,各類應急救援人員也將遭受各類職業(yè)危害,急、慢性中毒和心理疾病等是影響其職業(yè)健康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各類應急救援人員遭受的職業(yè)危害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國內外采取的預防與控制措施進行綜述,以期為制定與完善我國應急救援人員職業(yè)健康相關標準提供參考。
1 應急救援人員的職業(yè)活動
國內外應急救援人員主要包括軍隊、警察、消防人員、專業(yè)救援人員、醫(yī)務人員和志愿者等各類群體。除了各自的日常工作,應急救援人員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當遭受災害事件時,立即反應,參加各個方面的應急救援職業(yè)活動,如發(fā)生地震、火災、水災、核與輻射事故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等。
2 救援人員遭受的職業(yè)危害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由于組成人員的不確定性和承擔的職責不同,決定了其遭受的職業(yè)危害因素具有多樣性、不可預測性和復雜性。如在地震中造成建筑物倒塌,致人砸傷、壓傷;倒塌可使燃氣管道斷裂引發(fā)火災,在滅火時可能遭受有毒氣體、高溫、噪聲等;火災又可引發(fā)爆炸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引發(fā)危險化學品泄漏等危害。在美國,Calvert GM等人調查1993年至2002年10年期間,美國21個州的農藥生產企業(yè)由于災害引發(fā)農藥泄漏事故,回顧性研究參與應急救援的人員,發(fā)現共有291人中毒,其中111人(38%)為消防員,104人(36%)為專業(yè)救援人員,34人(12%)為醫(yī)務人員,42人(14%)為志愿者,其中80%為輕度中毒。根據國內外有關報道,在各種災害事件中,各類救援人員在救援職業(yè)活動中,遭受的主要的職業(yè)危害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2.1 化學因素
在地震災害、火災、恐怖事件、化學事故等災害事件中產生的煙氣和泄漏的化學品。有毒煙氣是可燃物質在燃燒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含有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物質與空氣的混合物,通常有極小的炭黑離子完全燃燒或不完全燃燒產物、水分以及可燃物燃燒分解產物所組成??扇嘉镔|燃燒產生的有毒物質成分可多達100多種化合物,具體成分可因物質材料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主要成分有CO、HCN、CO2、SO2、氮氧化合物、多環(huán)芳烴、二惡英等氣體和氣溶膠等。隨著新材料的不斷出現,煙氣中毒物的品種和數量也會變得更為復雜。這些毒物可能對人體的危害存在相加、協(xié)同和拮抗作用。這些化學因素主要由于防護沒有到位、缺乏相關知識和了解,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部分可經皮膚吸收進入人體,造成人體一個或是多個系統(tǒng)受損,引發(fā)急、慢性職業(yè)中毒。在國外,Morren M等報道,由于沒有正確佩戴個體防護用品,對參加某煙花倉庫爆炸事故救援的消防員進行應急救援前后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病率比較由參加前的5.4%,在參加后的1~6個月內上升到9.8%,7~12個月內則上升到14.9%,提示了遲發(fā)性效應的存在。建筑材料中使用油漆添加劑、粘合劑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主要含有全氟化物,是具有全身多臟器毒性的環(huán)境污染物。Tao L等人對美國“9·11”事件中458名應急救援人員的生物標記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檢測發(fā)現,高暴露煙、塵組明顯高于低暴露組。
2.2 粉塵
地震災難、恐怖事故、地質災難等災害事件過程中倒塌的大量建筑物,這些建筑用料主要含有石膏、渣棉、溫石棉、人造纖維、二氧化硅等物質,倒塌后會長期存在于周圍空氣中,其中渣棉可以作為建筑物倒塌后粉塵的標志檢測物。由于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缺少防護設備,有報道這些粉塵通過呼吸道吸入后導致大量的呼吸道疾病,如咳嗽等癥狀。在國外,Prezant DJ通過對包括“9·11”事件的其它災難事件的調查,認為災難事件導致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呼吸道疾病,尤其是間質性肺病,并且通過動物實驗加以證明。
在美國“9·11”事件中,紐約市68%倒塌的建筑物是大量使用含石棉的材料,吸入石棉可以導致石棉肺、胸膜間皮瘤、肺癌[11]。2008年我國發(fā)生在四川的“5·12”汶川大地震,四川省青川等地是我國石棉的主要生產區(qū),應當高度重視石棉粉塵的危害,對各類應急救援人員的流行病學追蹤觀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 生物因素
恐怖事件、化學事故、洪水災難等事件會使一些生物因子傳播到空氣中,大多數為突發(fā)性、演變快等特點。鄒宇華等人對9所醫(yī)院在2003年感染SARS的152名醫(yī)務人員進行流行病學特征分析,結果醫(yī)務人員感染者以20~40歲最多見,占84.2%;有明顯的醫(yī)院聚集現象;傳播途徑均為職業(yè)遭受感染。
隨著現代生化武器的不斷發(fā)展和各種核生化企業(yè)的不斷興起,生化應急救援無論在平時還是戰(zhàn)時都將擔負更加繁重的任務,主要導致霍亂、天花、炭疽等病毒的傳播,給救援人員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
2.4 核與核輻射
核危害主要是由于突然遭受和沒有及時應急準備,受到恐怖襲擊和地震時核燃料的泄漏等災害造成的。核輻射可以導致生物的血液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等組織器官的破壞。在前蘇聯(lián),莫羅茲·加林娜·佐托夫娃等人對594名參加切爾諾貝利事故應急救援的人員體檢發(fā)現,有血液系統(tǒng)病變的占38.5%;追蹤調查發(fā)現62人漸漸死于核輻射[15]。在美國三哩島核事故中,由于恐懼,導致救援人員精神、心身方面例如頭痛、皮疹、高血壓、消化不良等癥狀。
2.5 物理因素
噪聲、熱輻射和高溫是救援人員在遇到地震災害、火災災害、恐怖事件等時的主要有害物理因素。如救援人員在滅火時若防護不到位,燃燒的火焰、高溫固體和強熱輻射可能引起皮膚、皮下組織等燒傷;若吸入高溫煙氣或熱空氣,則可能造成肺部燒傷。地震、火災或認為因素等事故引起爆炸所產生的噪聲,則可能造成爆炸性耳聾,嚴重者造成永久性耳聾。國外Burton AK等人認為重達8.5kg的防護裝備可以導致警員的慢性腰背疾病等,并且認為應當盡快研究適合的負重。
2.6 心理因素
由于各類災害事件造成人員的傷亡,而且應急救援人員在災難事故中保持高度應激緊張狀態(tài);且在執(zhí)行任務時,會隨時遇到爆炸、倒塌等險情,見到人員死亡等慘烈景象,這些都會使他們產生職業(yè)緊張,對他們造成集中的心理壓力。對災難性事件導致的心理問題,StepieńA等人列出了主要原因:①對死亡的恐懼;②看到死者后產生心靈創(chuàng)傷;③受傷后的恐懼等[18]。WEST等人在美國新奧爾良颶風8周后對912名志愿者的精神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26%(227/912)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19%(170/912)人為創(chuàng)傷性精神障礙。
綜上所述,在國內外,當各種災害事件造成化學物品泄漏時,軍隊、消防人員和醫(yī)務人員往往需要首先到達事故現場[3],因此他們易遭受化學毒物的危害;在地震災難、恐怖事故、地質災難等災害發(fā)生初期,軍隊以及警察官兵需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大量倒塌的建筑物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因此他們較易遭受粉塵的危害;另外,恐怖事件、化學事故、洪水災難以及發(fā)生核與核輻射泄漏事故等災害事件發(fā)生后,往往需要軍隊和醫(yī)務人員及時奔赴現場救援[12],因此他們較易遭受生物因素以及核輻射的污染[15;]在火災等事件過程中,消防人員需要及時奔赴現場滅火,現場的高溫、熱輻射以及爆炸產生的噪聲方面的危害令消防人員比其他救援人員更易遭受物理方面的危害[3;]各類救援人員如果事先沒有經過心理方面相關培訓,面對災害現場凄慘景象,易產生心理影響,其中大部分志愿者在參與救援時,如果事前沒有受到培訓,由于見到許多破壞場景和死者尸體等影響,在救援任務完成后,在心理方面會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