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正常或校正視力下明顯可見(直徑小于0.5mm)的顆粒;
4 直徑為0.5~2.5mm的顆粒;
5 直徑大于2.5mm的顆粒。
?
序號 | 標準 | 指標/(mg/m2) |
1 | NACE RP 0394 | 2 |
2 | AS 3862 | 25 |
3 | ARCO(企標) | 50 |
4 | DOKE(企標) | 20 |
5 | BP(企標) | 20 |
檢測方法是用壓敏膠帶內貼粘待測鋼表面,然后將粘有灰塵的膠帶與標準圖譜比較,以此來確定鋼材表面灰塵沾污程度的等級。
ISO 8502—4標準是評估鋼材表面在涂裝前凝露可能性的方法。該方法是通過測定環(huán)境空氣的溫度和相對濕度,從而測得相應環(huán)境條件下的露點,再測定鋼材表面溫度,從該沮度與露點的差值來評估表面凝露的可能性。對于溶劑型的涂料來說,待涂裝的鋼管表面沮度必須高于環(huán)境露點溫度3℃以上。
此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35/SCl2還制訂其他有關的表面清潔度的測試方法標準,除了在上面提到過的ISO 8502—5、ISO 8502—6和ISO 8502—7外,還有:
ISO 8502—8 待涂裝表面可溶性雜質分析—硫酸鹽現(xiàn)場分析方法;
ISO 8502—9 待涂裝表面可溶性雜質分析—鐵鹽現(xiàn)場分析方法;
ISO 8502—10 待涂裝表面可溶性雜質分析—油脂現(xiàn)場分析方法;
ISO 8502—11 待涂裝表面可溶性雜質分析—潮氣現(xiàn)場分析方法。
5.2 粗糙度
參照ISO標準編寫的GB 13288標準,對表面處理后的粗糙度評定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其步驟是:清除表面上的浮灰和碎屑,根據(jù)磨料選擇合適的粗糙度比較樣塊(“G”樣塊和“S”樣塊),將其靠近待測鋼表面的某一測定點進行目視比較,以與鋼材表面外觀最接近的樣塊所標示的粗糙度等級為評定等級。如果采用放大鏡評定時,要在放大鏡中同時能觀察到樣塊和待測鋼材表面的外觀。如果目視評定有困難,可用拇指甲或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木制觸針在被測表面和比較樣塊的各個部位上移動,以最為接近的觸覺所示的粗糙度等級為評定結果。
表面粗糙度基準比較樣塊是一塊分為四個部分.各具有扭規(guī)定的基準表面粗糙度的平直板,其外形如圖5—3所示。
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的粗糙度基準值必須符合表5—6的規(guī)定,且其直觀表面清潔度應不低于Sa2.5級。
反映噴射棱角砂類磨料(GRIT)獲得的表面粗糙度特征的樣塊稱作“G”樣塊;反映噴射丸類磨料(SHOT)獲得的表面粗糙度特征的樣塊稱作“S”樣塊。
?
部位 | “S”樣塊粗糙度參數(shù)Ry | “G”樣塊粗造度參數(shù)Ry | ||
公稱值 | 允許公差 | 公稱值 | 允許公差 | |
1 | 25 | 3 | 25 | 3 |
2 | 40 | 5 | 60 | 10 |
3 | 70 | 10 | 100 | 15 |
4 | 100 | 15 | 150 | 20 |
表中粗糙度參數(shù)Ry是根據(jù)ISO 8503—4用觸針法測量的粗糙度參數(shù),Ry系指最大峰-谷高度。而觸針法測量通常是采用Ry5,系指平均最大峰-谷高度,它們定義見圖5—4。
?
表面粗糙度測試方法較多,生產(chǎn)中常用的還有粗糙度對比儀法,Keane-tator粗糙度對比儀是常用的一種儀器。它由一個具有五個扇形匯合在一起的標準模板所構成,這五個扇面以五針星形分布,在五針星的中間有一個孔。每個扇面代表了一個標準的粗糙度樣板,使用時將模板放在待測的表面上,用一專用放大鏡放在中間孔的上方,把待測表面與標準扇面進行對比,從而認定表面粗糙度值。該法簡單易行,不需復雜的工具,測試結果基本可靠。
拓模紙法是另一常用的測試方法,采用一種專用的拓模膠帶,使用時剝去紙背,將膠帶的乳膠面放置在鋼表面上,在膠帶的背面用圓滑的工具或其它鈍器以劃圈的形式強烈摩擦,直至使表面變成均勻的灰色,取下膠帶,利用彈簧測微計測量拓模膠帶上的厚度,為了得到薄膜上的粗糙度高度,將測微計讀數(shù)扣除50.8μm,以抵消薄膜墊層的厚度,測量時應對儀器進行校正。這一方法可見ASTM D 4417方法C。該法簡單易行,所拓下的印??勺鳛樯a(chǎn)過程中的檔案永久保存。
5.3 新動態(tài)
通過對噴射處理的表面,用標準樣塊或照片作對比,來作為判斷其除銹程度的手段,這種用肉眼觀察的方法主觀意識較強.往往不同的人員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日本的佐藤靖先生根據(jù)噴砂處理后新露出的金屬表面被活化,要放出電子,建議用測定其電子放射程度來確定噴射除銹的程度,但這種方法還在探索階段,并未實際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