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首先分析近代工業(yè)企業(yè)安全生產的現狀, 分析出安全生產中人因事故導致的主要原因,論述了安全人因事故分析和預防在安全生活過程中的重要性,從監(jiān)管角度出發(fā),對安全生產中存在的人因事故問題提出建議和預防措施。
??????? 關鍵詞 人因事故 安全生產 預防
??????? 1 近代工業(yè)生產中的人因事故
??????? 據E.Hollnagel 1998年統計,從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在所有工業(yè)事故中包含人因失誤的事故從20%擴大到80%以上。特別是許多重大事故的原因幾乎均源于人的因素這些事故不僅造成人類生命財產、生存環(huán)境的巨大災難,而且給社會發(fā)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人們心理上投下的陰影不可估量。因此, 隨著機械系統失效比例的下降, 由人的因素誘發(fā)的事故已成為自動化工業(yè)企業(yè)最主要的事故源之一。
??????? 2 人因事故
??????? 人因事故的分析與預防作為現代化企業(yè)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人因失誤表現出較高的重復性, 較多表現為安全教育與管理不足, 員工安全意識淡漠。研究和探索人因失誤的機理, 采取積極防范策略, 減少人因事件的發(fā)生是有效提高系統的有效途徑。
??????? 人因失誤,或通常稱之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就是指不符合安全規(guī)程,有可能導致傷亡事故和財產損失的行為。人因失誤的原因十分復雜,各種原因之間還可能產生相互影響,而且在作業(yè)者身上反映出來的失誤原因和特征,都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事故致因理論證明,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兩種因素,現代安全生產中物的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而人則由于其自身及社會的影響,具有相當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是激發(fā)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因誤操作造成的重大傷亡事故和經濟損失屢見不鮮。
??????? 3 人因事故心理分析
??????? 人在“(刺激)→(人體)→(反應)”的行為過程中,人的心理作用對人為失誤的影響很大。
??????? 3.1 僥幸心理
??????? 主要表現在行為人自以為技術好,有經驗,違章習以為常,滿不在乎,雖然預見到違章可能發(fā)生危險,但是,輕信可以避免,他們在幾次違章沒發(fā)生事故之后,憑借所謂的經驗,便以為永遠也出不了事故,把幾次違章未出事故的偶然性與長期違章必然導致事故發(fā)生的必然性混固起來在這種僥幸心理支配下,行為人經常違章,直至發(fā)生事故。
??????? 3.2 習慣心理(或者叫經驗心理)
??????? 對于長期從事某種固定性作業(yè)的人員,在一定時期后可形成一個不需要意識的自動化行為流。這種習慣性操作,大多數人是通過認真學習規(guī)程等間接經驗反復實踐“練”出來的。而少部分人卻沒有“練”,僅是由多次作業(yè)而“形成”和規(guī)程相背的直接經驗,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習慣性違章”。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習慣性操作效率較高,發(fā)生事故的機率也低,然而一旦發(fā)生異常情況,這部分未“練”過而自然“形成”的習慣性違章的人們,由于受習慣心理的作用而忽視異常信息,不能及時判斷處理和做好防護而發(fā)生事故。
??????? 3.3 省能心理
??????? 行為人嫌麻煩,圖省事,總想以較少的能量取得最好的效果,這種心理對技術革新一類的工作有積極意義,但在安全操作方面卻常常引起不良后果。
??????? 3.4 自我表現心理(或者叫逞能心理)
??????? 有些人越是技術差,經驗少,越要自我表現,以改變不被人重視的處境,雖然一知半解,卻表現得很自信,有把握,不懂裝懂,硬充好漢。有自我表現心理的人,一較上勁,或者一有機會,就可能盲目蠻干而違章。
??????? 3.5 沖動心理
??????? 行為人想達到某種需要,但受到干擾。一時實現不了就產生煩惱、焦急情緒,在作業(yè)中就出現不耐煩、圖省力的行為,為盡快達到以預想的目的而搶實踐、爭速度不按正常的工作程序辦事。
??????? 3.6 厭倦心理
??????? 長時間的單調作業(yè),沒有多大的變化和刺激,對這種作業(yè),行為人通常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倦,常表現出精神疲勞,心不在焉,對工作無興趣,“不注意”想盡快擺脫這種狀態(tài),但又無法擺脫,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疲勞,是大腦意識水平低下所致。有研究表明,在一個班的時間內,行為最高可靠性階段只占有10%,完全不客靠階段占30%,而行為人在安全不可靠階段,意識水平低,不能將注意力積極向前推進,判斷力和反應力很低,容易產生失誤。
??????? 3.7 緊張心理
??????? 人在工作繁忙的時候,常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大腦意識水平長時間興奮,導致一時時性血壓升高或生理上出現其它反應,一般來說,緊張狀態(tài)的發(fā)展可分為3個階段:警戒反應期、抵抗期、衰竭期。在不超過衰竭期的緊張狀態(tài)下,人還能提高工作效率,若長期過度緊張,體內代謝便失去平衡,行為人的勞動能力就會下降,并陷入混亂。
??????? 4 減少人因事故的對策
??????? 控制人為失誤,首先需要克服不良心理,提高人的行為過程的“正確性”。根據以上分析,提出如下控制人為失誤的措施。
??????? 4.1 優(yōu)化 人- 機 系統設計
??????? 1) 合理進行人機功能分配。充分發(fā)揮人與機器各自優(yōu)勢, 合理分配機器和人的工作任務, 既可減少人為失誤, 又可提高工作效率。用機器代替人在減少由個人和運行程序原因造成的無關行動方面有較大的效果。
??????? 2) 采用冗余系統。一是采取兩人操作, 進行互控組成核對系統; 二是由人和機器共同操作組成人機并聯系統, 人的缺點由機器來彌補, 機器發(fā)生故障時可由人采取適當措施克服。
??????? 3) 耐失誤的設計。耐失誤或防失誤設計是指通過精心設計, 使人與機器的位置關系合理、組合匹配良好、操作與應答形式科學, 信息的有效性、易讀性好。也可對控制器的形狀和尺寸進行改進,采用不同形狀和尺寸的控制器防止連接操作失誤, 或采取強制措施使操作人員不易發(fā)生失誤, 或使失誤后果無害, 降低和減少人為失誤引發(fā)的事故損失。
??????? 4) 提示和警告標識設計。提示和警告可以提醒人們注意危險源的存在和一些操作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對易出現問題的地點和操作環(huán)節(jié)設計安全警示標語、提示用語和禁止的標識符號, 可以提高作業(yè)人員的注意力, 減少遺漏差錯發(fā)生。
??????? 4.2 加強安全管理
??????? 代辦差錯主要原因是基本操作能力差、盲目蠻干和違章。因此,首先應加強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訓。通過安全教育可加強人的安全意識,避免蠻干行為,基本操作技能培訓及標準化操作規(guī)程的強化執(zhí)行可減少人的違章等不安全行為,預防事故的發(fā)生。其次,實施動態(tài)安全管理,控制人的異常行為。該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加強自我控制和做好跟蹤控制,另外要搞好安全檢查、做好安全監(jiān)控工作。最后,要加速推行現代安全技術,選用高標準的安全裝備,追求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化,同時還要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技術的研發(fā)工作,設計出更加安全的人機系統。
??????? 4.3 建立人因數據庫
??????? 進一步開展人因事故的調查研究,做好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工作。針對事故,建立并完善人因數據庫。要保證數據庫內人因事件數據采集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實用性, 建立結構化的數據采集模式。定期對行車人因事故信息進行分析, 查找其中的關聯關系, 挖掘事故的內在原因, 及時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實現運輸安全、有序、可控。
??????? 5 結 語
???????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 企業(yè)工業(yè)化程度的提高,企業(yè)員工的勞動生產模式已由傳統的直接操作控制生產設備轉化為通過控制室進行遠程自動化監(jiān)控, 尤其在大型冶金、化工、發(fā)電企業(yè), 儀表監(jiān)控作業(yè)已成為最主要的作業(yè)。隨著科技進步, 系統設備( 硬件和軟件) 可靠性不斷提高, 運行環(huán)境得到大的改善, 但作為復雜社會技術系統極其重要的一方人,一方面,由于其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等特性, 既存在一些內在弱點, 又有極大可塑性和難以控制性; 另一方面, 盡管系統自動化程度提高了,但歸根結底還要由人來控制操作, 由人來設計、制造、組織、管理、維修、訓練,由人來決策。因此, 預防與減少人因事故已是現代工業(yè)企業(yè)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
??????? 參考文獻:
??????? [1] 戢曉峰, 吳其剛, 張在龍 人因可靠性分析在鐵路安全管理中的運用[ J]? 鐵道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 2007, 34( 2) : 82- 84
??????? [2] 谷鴻溪, 張建偉? 鐵路行車關鍵工種人員可靠性研究的幾個問題[ J]? 中南工學院學報, 1999, 13( 2) : 95- 99
??????? [3] St rat er O. Evaluat ion of human reliabilit y on the basis ofoperat ional experien ce, RS-170[ R] . Cologn e: GRS, 2000.
??????? [4] 張 力 ,王以群? 人因分析:需要、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1 ,13219.
??????? [5] 羅曉利? 人因(HF)事故與事故征候分類標準及近十二年中國民航 HF事故與征候的分類統計報告[J ] .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02 , (5) :55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