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應急響應級別
礦山應急等級響應機制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運行的基礎,是保證應急救援活動快速、有效的技術關鍵.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的運行機制應當建立在國家礦山救援指揮中心、省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地區(qū)礦山救援指揮部門和礦山企業(yè)救援管理部門4級應急救援組織結構的基礎上.為了礦山事故應急救援有效展開和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fā)生,依據(jù)礦山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性質(zhì)、井下人員傷亡及企業(yè)直接經(jīng)濟損失等情況進行響應機制等級劃分.從機制響應上,可把礦山事故響應等級設為4級(圖3),即從高到低可把響應機制級別設為I級響應(國家級)、Ⅱ級響應(省級)、Ⅲ級響應(地區(qū)級)、Ⅳ級響應(企業(yè)級).
2.3 應急避災
由于瓦斯爆炸發(fā)生具有突發(fā)性,在多數(shù)情況下,救援人員一時難以到達事故現(xiàn)場組織搶救工作,所以災區(qū)人員如何開展避災,對保證災區(qū)人員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災情的擴大具有重要作用.
(1)沿避災路線撤退分析避災路線撤退法要求遇險人員熟悉井下通風系統(tǒng)與避災路線,清楚瓦斯爆炸源的位置、爆炸影響的范圍、爆炸后通風設施的破壞程度,并掌握瓦斯爆炸事故的自救方法,才能達到有效避災的目的.但避災路線撤退法還存在以下缺點:① 發(fā)現(xiàn)瓦斯爆炸后,一般對瓦斯爆炸源的位置、范圍和爆炸后通風設施破壞程度不清楚;② 井下避災路線一般是事先設計好的路線,不一定是事故后的最佳避災路線;③ 井下遇險人員的避災無秩序性,使搶險救災指揮部難以確定救援的重點區(qū)域,難以做出科學決策.
(2)永久避難硐室避災分析永久避難硐室是在瓦斯爆炸事故中遇險人員無法撤出或一時難以撤出災區(qū)時,供遇險人員暫時避難待救的場所.永久避難硐室避災法在瓦斯爆炸時能夠起到較好的避災效果,但由于避難硐室空間比較狹小,容納人員有限,且隨著工作面的不斷向前推進,避難硐室距離工作面也越來越遠,因此,遇險人員在碰到瓦斯爆炸事故時很難及時到達避難硐室.
(3)臨時避難硐室避災分析臨時避難硐室是在瓦斯爆炸事故后,遇險人員一時難以沿著避災路線撤出災區(qū)或難以迅速到達避難硐室時,應立即佩戴自救器到附近的、掘進長度較長的、有壓風管路且瓦斯爆炸前正常通風但事故時斷電停風的掘進獨頭巷道內(nèi)避災,等待礦山救護隊救援.臨時避難硐室避災法同樣具有較好的井下避災作用,能夠給眾多遇險人員提供避難場所,有利于對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展開.
2.4 應急決策
事故應急決策結果直接關系到應急救援行動能否有效展開. 目前我國事故應急救援決策仍然延續(xù)以經(jīng)驗為主的救援模式,對各種應急信息的管理和調(diào)用仍然以手工為主,兼以各種分散的計算機報表缺乏事故應急救援針對性與及時性,以至于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展開的效果不理想.煤礦企業(yè)的計算機和網(wǎng)絡已經(jīng)得到較高普及,可以為事故應急救援決策科學化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因此,建立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應急輔助決策系統(tǒng)(圖4),有利于充分利用煤礦已有的應急信息,提高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決策效果.?
3 結 論
(1)根據(jù)事故應急救援功能的需要,可將瓦斯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響應機制劃分為事故報警、應急響應級別、應急避災和應急決策4個部分.事故應急救援快速響應機制應當以正確應急避災為前提,應急響應級別為基礎,事故應急決策為重點,快速報警為救援的關鍵,
(2)礦山應急等級響應機制是保證應急救援活動快速、有效的技術關鍵.依據(jù)礦山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性質(zhì)、井下人員傷亡及企業(yè)直接經(jīng)濟損失等情況,將礦山事故應急救援分為4級響應機制.
(3)事故信息是采取應急救援的基礎,事故應急輔助決策系統(tǒng)的建立,有助于縮短事故應急決策時間,提高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效率,是進一步開展應急救援研究的重要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