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氣屬劇毒品,室溫下為黃綠色不燃氣體,有刺激性,加壓液化或冷凍液化后,為黃綠色油狀液體。氯氣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微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HClO)和鹽酸,不穩(wěn)定的次氯酸迅速分解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因此水會加強氯的氧化作用和腐蝕作用。氯氣能和堿液(如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溶液)發(fā)生反應,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鹽。氯氣在高溫下與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氣。氯氣能與可燃氣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與許多有機物如烴、醇、醚、氫氣等發(fā)生爆炸性反應。氯作為強氧化劑,是一種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用途極為廣泛,一般用于紡織、造紙、醫(yī)藥、農(nóng)藥、冶金、自來水殺菌劑和漂白劑等。
一、理化性質(zhì)
分子量:70.9熔點(℃):-101
沸點(℃):-34.5相對密度(水=1):1.47(液氯)
飽和蒸氣壓(kPa):506.62(10.3℃)相對密度(空氣=1):2.48
臨界溫度(℃):144臨界壓力(MPa):7.71
溶解性: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微溶于水
二、中毒急救
1.毒理學
急性毒性:LC50:293ppm/m3,1小時(大鼠吸入)
氯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體,經(jīng)呼吸道吸入時,與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觸,產(chǎn)生鹽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為鹽酸和新生態(tài)氧,產(chǎn)生局部刺激和腐蝕作用。新生態(tài)氧的氧化作用較鹽酸強,是有活力的原漿毒。次氯酸也具有明顯的生物學活性,它可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進入細胞,直接與細胞漿蛋白質(zhì)反應,引起組織炎性水腫、充血甚至壞死。由于肺泡壁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漿液滲透到肺間質(zhì)與肺泡,形成肺水腫。此外,氯也能直接吸收而引起毒作用,如高濃度氯吸入后引起迷走神經(jīng)反射性心跳停止或喉頭痙攣而出現(xiàn)猝死。氯氣主要作用于支氣管和細支氣管,也可作用于肺泡引起肺水腫。
氯中毒死亡的病理改變。數(shù)分鐘內(nèi)猝死的病例可見氣管、支氣管粘膜干枯,呈白色毛玻璃狀,肺臟縮小、干枯或呈黃褐色。顯微鏡下檢查見凝固性壞死、肺泡出血、肺水腫,心臟擴大。數(shù)小時至3天死亡的病例可見支氣管粘膜壞死脫落,小支氣管可被壞死脫落的粘膜堵塞。粘膜下組織水腫、充血、點片狀充血。肺臟擴大、重量增加,可見肺水腫伴肺不張、肺氣腫、肺出血,并有嗜酸性透明膜形成,毛細血管充血或血栓形成。這種變化最終導致通氣障礙及肺彌散功能障礙。由于肺泡血流不能充分氧合,肺靜、動脈分流,產(chǎn)生低氧血癥,致使心腦、肝、腎等多臟器功能障礙。
氯氣對人的急性毒性與空氣中氯濃度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