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繼2008.5.12汶川地震后的第八個防震減災日,怎樣才能將防震演練落到實處,不走過場,不須于形式,長豐縣義井安監(jiān)所三入校園,單就考察孩子們的第一反應和臨時應變能力與學校有關負責人進行多次商討。
5月12日上午9時,沒有拉響的校園警報聲,而是提前秘密安排一名教職工或一臺放錄機不打招呼臨時起意喊響“緊急疏散”的口號,學生包括老師做出的反應五花八門,有茫然、有不解、有行動、有怕行動,結果差強人意。
就演練的結果提出幾點感悟:
一是演練形式化、制度化。汶川地震時隔已久,加之沒有現場目睹的沉痛,教師及學生思想上沒有真正重視,認為演練只是演練,把演練當成一項活動在參與,存在僥幸與玩樂心理。
二是臨時應變能力差。過去的七年里我們的學校演練形式單一、環(huán)節(jié)固定,學生與老師早已輕車熟路,沒有對突發(fā)狀況的處理能力。演練之前我們的班主任都會對學生三令五申應該如何如何,試問在突發(fā)狀況下,我們的班主任有那么充裕的時間嗎。
三是教師隊伍沒有鋪開。一個班級只有班主任在全程指揮與疏導,突發(fā)狀況下各樓層的疏導員沒能及時到位,沒有在外圍對學生進行保護。在學校硬件設施不可變的情況下,四川省安縣桑棗中學的精神應首先由我們的教師發(fā)揚出去,在學生中做好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