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爱综合区,亚洲中文字幕黄网站,国产三级在线播放欧美,美国一级毛片aa,av无码,天天干,婷婷六月丁香91视频,免费的黄色网站4mmb

安全管理網

高溫天氣防范與應急知識

  
評論: 更新日期:2019年03月17日

一、高溫天氣介紹

氣象學將日最高氣溫大于或等于35℃定義為“高溫日”,連續(xù)5天以上“高溫日”稱作“持續(xù)高溫”;達到或超過37℃時稱酷暑。高溫是一種較常見的氣象災害,我國除東北、青藏高原極少或不出現(xiàn)高溫天氣外,其他地區(qū)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高溫天氣。

我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10月,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南、華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溫頻發(fā)地。1951~2009年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省級以上城市中(除拉薩沒有高溫天氣)重慶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達1853天;西寧最少,只有3天。我國新疆盆地也是高溫頻發(fā)地,吐魯番多次出現(xiàn)全月(6、7、8月)每天都為高溫的情況。

盛夏季節(jié),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常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出現(xiàn)高溫酷熱天氣,是我國夏季熱浪襲擊的重災區(qū)。梅雨季節(jié)過后的7、8月份,一般年份都會出現(xiàn)20~30天的高溫天氣,梅雨期短的年份高溫日數(shù)可超過40天。近50年來,全國平均高溫日天數(shù)呈現(xiàn)先減后增的態(tài)勢,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高溫日數(shù)減少,80年代初開始呈現(xiàn)明顯增加的趨勢。西北、華北高溫日數(shù)存在線性增加的趨勢,其中華南地區(qū)增加趨勢最為明顯。

1.高溫類型

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僅取決于氣溫,還與空氣濕度、風速、太陽熱輻射等有關。因此,不同氣象條件下的高溫天氣,也有其相應的特征。高溫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溫高而濕度小的干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稱為“桑拿天兒”。

(1)干熱型高溫

氣溫很高、太陽輻射強而且空氣濕度小的高溫天氣,被稱為干熱型高溫,經常在我國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夏季出現(xiàn)。

(2)悶熱型高溫

夏季水汽豐富,空氣濕度大,在相對氣溫并不十分高時,人們仍感覺悶熱,此類天氣被稱之為悶熱型高溫。經常在我國沿海及長江中下游、華南等地出現(xiàn)。

2.預警信號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fā)布與傳播辦法》中將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1)黃色預警信號

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指天氣悶熱,一般指連續(xù)3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

(2)橙色預警信號

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指天氣炎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或以上。

(3)紅色預警信號

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指天氣酷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40℃或以上。

二、高溫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是產生中暑以及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

人體在過高環(huán)境溫度作用下,體溫調節(jié)機制暫時發(fā)生障礙,而發(fā)生體內熱蓄積,導致中暑。中暑按發(fā)病癥狀與程度,可分為熱虛脫、熱輻射、日射病,熱虛脫是中暑最輕度表現(xiàn),也最常見;熱輻射是長期在高溫環(huán)境中工作,導致下肢血管擴張、血液淤積而發(fā)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長時間暴曬,導致排汗功能障礙所致。

對于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在高溫潮濕無風低氣壓的環(huán)境里,人體排汗受到抑制,體內蓄熱量不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處于緊張狀態(tài),悶熱還可導致人體血管擴張,血液粘稠度增加,易發(fā)生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據北京地區(qū)心腦血管疾病的調查發(fā)現(xiàn),高溫悶熱天氣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在夏季悶熱的天氣里,還易出現(xiàn)熱傷風(夏季感冒)、腹瀉和皮膚過敏等疾病。在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代謝旺盛、能量消耗較大,而悶熱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此時不加節(jié)制地使用空調或電扇來解暑,人體長時間處于過低溫度環(huán)境里,機體適應能力減退、抵抗力下降,病菌、病毒乘虛而入,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另外,高溫高濕環(huán)境,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極易腐敗變質,食用后會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痢疾、腹瀉等疾病的發(fā)生;或者人們從室外高溫環(huán)境中回到家中,習慣打開空調或用電扇直吹,吃冰鎮(zhèn)食品,一冷一熱,很容易引發(fā)開始腹瀉。悶熱天氣,人體排汗不暢,還容易導致皮膚過敏癥,特別是10歲以下的兒童,主要為丘疹樣蕁麻疹、濕疹、接觸性皮炎等,除兒童對高溫高濕天氣的適應能力差外,還由蚊蟲叮咬、花粉、粉塵過敏等原因引起。

三、高溫天氣的預防與應對措施

1.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體能,能達到防暑目的。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2.科學合理的飲食

要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多吃魚、肉、蛋、奶和豆類。另外,還要多吃能夠預防中暑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像西紅柿、西瓜、苦瓜、桃、烏梅、黃瓜、綠豆等。

預防中暑還有3大寶貝供大家選擇:食醋、熱茶、豆?jié){。食醋可幫助消食,促進腸胃蠕動,同時能生津消暑;熱茶能幫助人體調節(jié)因高溫而引起的失衡,起到以熱制熱的作用,是很好的防暑飲品;豆?jié){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夏季胃口不好,不愛吃東西,如果加之我們上文提到的中暑條件發(fā)生,就會很危險,此時喝上一杯豆?jié){,既補充了養(yǎng)分,又不會引發(fā)上火。

3.合理飲水

溫度高,人體水分揮發(fā)較多,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能等到渴了再喝,那時身體已經是缺水狀態(tài)了。另外,身體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會隨著水分的蒸發(fā)而被帶走,因此應適當喝一些鹽水。

大渴忌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這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

高溫天氣經常吃冷飲,但其實吃的越涼越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短期下降會讓人體一下子無法適應這么低的溫度,消化系統(tǒng)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到全身的各系統(tǒng)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在炎熱夏季,就容易導致中暑的發(fā)生。

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4.做好防曬措施。

盡量留在室內,并避免陽光直射;必須外出時要打遮陽傘、穿淺色衣服、戴寬沿帽。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fā)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jié)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四、中暑急救措施

(1)首先應將病人迅速脫離高熱環(huán)境,移至通風好的陰涼地方。

(2)讓病人平臥,解開衣扣,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開電扇或空調。

(3)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仁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膠囊)等解暑。

(4)一旦出現(xiàn)高燒、昏迷抽搐等癥狀,應讓病人側臥,頭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y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

五、高溫天氣注意防火

高溫天氣容易引發(fā)的火災有:

1.電氣火災。隨著高溫天氣的到來,空調、冰箱、電風扇等用電設備大量增加,電氣設備線路超負荷運轉,電源絕緣皮損壞造成短路打火,或電器的電動機進水受潮,使絕緣強度降低,發(fā)生短路燒毀電機著火等。

2.汽車火災。夏天很容易發(fā)生汽車火災,主要原因是:有些汽車使用時間過長,電源線路老化易發(fā)生短路,有的汽車超負荷裝載,造成發(fā)動機溫度升高,再加上天氣酷熱,發(fā)動機通風設備不好,從而引起汽車自燃。

3.施工現(xiàn)場火災。對施工現(xiàn)場的氧氣瓶、乙炔瓶、防火材料、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嚴,直接放在高溫下暴曬,未采取有效的遮擋措施,沒有設置在通風、陰涼地點保存,這樣很容易發(fā)生火災事故。

4.遇熱、遇濕自燃的化學危險品火災。高溫天氣地面氣溫有時高達40℃左右,在這樣炎熱的氣溫條件下,化學危險物品在生產、運輸、儲存過程中稍有疏忽就會釀成火災。所以,一定要謹慎保管、使用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

5.物質自燃火災。自燃物質,我們常講的稻草、煤堆、棉垛外,還有油質纖維、廢舊塑料、硝酸銨化肥、魚粉、農產品等,這些物質儲存時,如果堆積時間過長,通風不好,自身就會發(fā)生變化產生熱,溫度逐漸升高。忌水性物質有生石灰,無水氧化鋁,過氧化堿,氯磺酸等,這些物質遇到水或空氣中的潮氣后就會釋放出大量可燃氣體,并與空氣混合成爆炸性混合物。

6.違章動火作業(yè)火災。氣溫較高,揮發(fā)性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酒精等)揮發(fā)速度加快,在儲存和使用這些物品的場所,一定要嚴格遵守用火用電制度,以防釀成大禍。

7.液化石油氣火災。使用液化石油氣的單位和居民不要把氣罐放在太陽下暴曬,應放置在陰涼干燥處保存使用。

六、如何避免空調病

預防空調病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到3小時后關機,要多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最好使用負離子發(fā)生器;有空調的房間注意保持清潔衛(wèi)生;下班回家后,先洗個溫水澡,自行按摩一番,再適當加以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室溫最好定在25~27攝氏度左右,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攝氏度,否則出汗后入室,會加重體溫調節(jié)中樞負擔,引起神經調節(jié)紊亂。不要抵著空調吹,尤其以肚子和頭部。小心引起腹痛和頭痛。辦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風直吹處,若長時間坐著辦公,應適當增添衣服,在膝部覆毛巾加以保護。

空調車司機同樣要注意預防空調病。使用汽車空調時,也不要把溫度打得過低,車內外溫差最好在10攝氏度以內;不要在空調車內抽煙,不然就應把空調通風控制開關調到“排出”;不要在開著空調的停駛車里睡覺,車內通風較差,發(fā)動機排出的一氧化碳滲漏到車內會使人中毒;停在烈日中的車最好不要馬上使用空調,應打開車窗讓熱氣排出,等車內溫度下降后再關閉車窗開啟空調。

七、高溫天氣行車安全

1.高溫下安全行車的要點

高溫天氣,柏油路面曝曬易產生“虛光”,人容易煩躁,極易導致開車時注意力不集中 ,同時車輛爆胎也隨之增多,并且夏季氣候反復多變,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活動頻繁,給安全行車造成較大影響。因此,駕駛員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對行車安全造成的影響:

(1)防疲勞瞌睡

氣溫高,駕駛員睡眠不足,行車中容易疲勞瞌睡。因此,出車前不參與對大腦刺激性強的活動,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當行車中感到疲勞、打哈欠、手足無力等疲勞征兆時,應立即停車休息,或用冷水淋洗頭面,活動四肢,待精力恢復、頭腦清醒后再行車。

(2)防中暑

日照強、氣溫高,駕駛員流汗多,精力消耗大,易發(fā)生中暑。為預防中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駕駛員在出車前和行車途中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注意補充鹽分;二是出車前要隨車攜帶水壺和毛巾,備一些應急用的十滴水、風油精等防暑藥品;三是保持空調等降溫設施性能良好;四是適當設置遮陽裝置,避免陽光直曬;五是增加途中休息次數(shù)和時間。

(3)勿酒后駕車

血液中的酒精時刻對大腦產生麻醉作用,行車中嚴重影響駕駛員判斷和處理緊急情況的反應時間,形成視覺誤差,表現(xiàn)為比平時遲鈍片刻,但就是這零點幾秒的反應時間,往往能決定一些道路交通事故的發(fā)生與否。

(4)防錯覺

高溫天氣下行車,駕駛員容易疲勞、困倦,再加上受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距離、速度、彎度、顏色、光線等方面的錯覺,導致錯誤操作而造成險情。因此,出車前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并且駕駛員不宜戴顏色過深的墨鏡。據研究,當汽車以80公里的時速前進時,過深的墨鏡會把司機對情況的反應延長100毫秒,結果增加了2.2米的急剎車距離。

(5)不宜暴食冷飲

天熱,司機出汗較多,常感到心煩口渴,往往暴食冷飲,這樣對身體無益。司機駕車時,大部分血液會流到緊張活動的肌肉,以供應足夠的養(yǎng)料和運走廢物,而胃腸道血液供應暫時減少。此時,如果大量攝入冷飲,就會造成胃腸道血管的突然收縮,使血流減少,常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造成肚痛、腹瀉等消化道疾病。因此,有關專家指出,夏季喝冷飲不如喝熱茶,喝熱茶可使毛細血管擴張、汗孔洞開、汗腺舒張,排汗暢快,有益于散發(fā)體內熱量,而且茶葉中的茶堿還具有利尿作用,排尿時尿液排出增多,也可帶走一部分熱量。

(6)不宜使用氣體打火機

有些司機有抽煙解乏的習慣,點燃香煙后,便把氣體打火機順手放在儀表臺上,這樣做非常危險。一次性氣體打火機,其盛裝液態(tài)氣體的塑料容器,在40度以上時,氣體會受熱膨脹,塑料殼體會因受熱而發(fā)生爆炸。氣體打火機的爆炸威力不大,但如果在車內或油料、易燃物資等附近發(fā)生爆炸,一旦引起火災,其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在炎熱的夏季司機不宜使用氣體打火機。

(7)防途中遇險

在炎熱的天氣里,瀝青路面在太陽曝曬下變軟,容易粘在車輪上被揭起,制動時,因路面上的灰塵較多,附著系數(shù)下降,降低制動性能,駕駛員應注意這些情況。夜間駕駛還應注意路邊、橋頭乘涼露宿的人員,防止撞壓。通過鋪有農作物的路面時,應降低車速,不要輕易使用制動,以防側滑,也不要去碰堆放的農作物和器具,謹防有人在其間休息,并注意預防有人從堆放的作物堆中突然橫穿公路,通過后還應停車檢查車輛底盤上是否纏有農作物。

(8)防火災

油管破裂、接口松動、電路連接不可靠都可能引發(fā)火災,因此,應經常檢查油料是否有跑、冒、滴、漏現(xiàn)象,線路連接是否牢靠、有無破損或老化,禁止危險品上車,保證隨車滅火器性能保持良好。

2.高溫下車輛的維護與保養(yǎng)

(1)防機體過熱

環(huán)境溫度高,發(fā)動機容易過熱。因此,夏季應加強對發(fā)動機冷卻系統(tǒng)的檢查、保養(yǎng),及時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熱器芯片間嵌入的雜物;認真檢查節(jié)溫器、水泵、風扇的工作性能,損壞的應及時修復,同時注意調整好風扇皮帶的張緊度;及時加注冷卻水。當水箱開鍋時,應在陰涼處停車降溫,讓發(fā)動機怠速運轉,切勿將發(fā)動機熄火,并掀開發(fā)動機罩以利散熱,也不可向發(fā)動機潑冷水,以防機體炸裂。

(2)防燃油氣阻

溫度越高,燃油(特別是汽油)蒸發(fā)越快,越容易在油路中形成氣阻。因此,夏季應及時清洗燃油濾清器,保證油路暢通。一旦燃油系產生氣阻時,應立即停車降溫,并扳動手油泵使油路中充滿燃油。

(3)防電瓶虧水

氣溫高,蓄電池電解液中的水分蒸發(fā)快,造成蓄電池虧水而早期損壞。因此,夏季應經常檢查蓄電池內液面高度,及時添加蒸餾水,保持正常的液面高度,保證蓄電池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4)防制動失靈

制動液在高溫環(huán)境中易蒸發(fā)汽化,在制動管路中形成氣阻,制動蹄片也容易燒蝕,造成制動失靈。因此,夏季應及時檢查調整制動系統(tǒng),及時添加或更換制動液,徹底排凈液壓制動系統(tǒng)中的空氣,并保證制動皮碗、制動軟管和制動蹄片完好,行車中如發(fā)現(xiàn)制動踏板變軟,應及時排氣。

(5)防輪胎爆裂

輪胎內的氣壓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容易產生爆胎事故。因此,夏季應適當降低輪胎氣壓,若行車中胎溫過高時,應及時將車停于陰涼處休息降溫,切勿采用潑冷水的辦法降溫,更不得采用放氣的方法降溫降壓。

(6)防潤滑不良

溫度高時,機油粘度下降,抗氧化性變差,造成潤滑不良。因此,夏季應經常檢查油量、油質,及時添加或更換;定期清洗保養(yǎng)機油濾清器、機油散熱器,保證機油暢通、散熱良好,同時避免發(fā)動機超負荷工作。
?

網友評論 more
創(chuàng)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yè)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