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遭遇可怕的火災危險時,是否能逢兇化吉,這要看您的應變能力如何。
1. 大多數(shù)火災發(fā)生在建筑之中,一旦住宅不幸發(fā)生火災時,必須采取下面3項重要應變行動:盡早偵知確實的著火的部位。盡快滅火。盡速逃生。至于上述3種行動,何者最為優(yōu)先?應依起火場所、時間、原因、建筑物構造而異。因此,受災人員應力求冷靜,采取正確的相應行動。
2. 不論何種火災場合,發(fā)現(xiàn)人員均應大喊“火災!”、“失火了!”以利通告同一建筑物內(nèi)其他人員盡速采取協(xié)助滅火,或避難逃生的相應行動。如果因過于緊張害怕,致使發(fā)不出聲音時,可就近敲響洗臉盆、鍋、鏟等,藉以喚回自己的冷靜,且達到通報效果。切忌獨自1人悶不吭聲地進行滅火,因此時可能因過于緊張而忘記在第1時間,通知同焰火場的其他住戶及時避難逃生,而衍生悲劇。在我國大多數(shù)城市中目前防災教育尚未普及,不少居民生活空間多是住商混合的使用狀態(tài),住宅內(nèi)部可燃物大量充斥,公寓大廈消防設備很少,防火區(qū)劃不善,逃生路徑狹窄,安全條件較差,一旦發(fā)生火災,通報+避難便是一般人應立即采取的應變行動。除非現(xiàn)場有2人以上且火源小而易滅,否則我們不建議獨自1人投身火場滅火。
3.我國因“滅火第一”而忽略通知他人,在火勢失控后,終致造成多人喪身火窟的例子并不少見。因此,火災時“何時可進行滅火?”“何時應立即避難”的抉擇,應相機行事。
4.在消防隊抵達救災前,一般民眾可進行初期滅火的條件是:
(1) 現(xiàn)場有滅火器等級以上的設施(如各型滅火器、室內(nèi)消火栓等)可用。
(2) 確實會使用該類滅火設備。
(3) 火源小且易撲滅。
(4) 救火前已先行通報他人,或救火通報同時進行。
5.如果進行初期滅火行動時,出現(xiàn)下面的火情現(xiàn)象,當事人應毫不遲疑立即避難逃生,切不可因迷戀救火而身陷火窟:
(1) 火焰已向上延燒至天花板。
(2) 現(xiàn)場濃煙充斥,視線極差(煙層已向下擴散至人目高度)。
(3) 現(xiàn)場空間配置,屬退路(避難逃生通道)易被阻斷時(如單一樓梯、單一出口、鐵窗、鐵皮、強化玻璃封死等。)
(4) 不熟悉的空間發(fā)生火災(如住在友人家里或住在賓館、飯店里)。由于目前國內(nèi)住宅空間大量使用可燃料、易發(fā)煙的木制、塑料、化纖合成材質裝修,一旦發(fā)生火災、一氧化碳(CO)、氯化氫(HCI)等有毒煙氣便充斥其間。人類處在CO達1%之環(huán)境狀態(tài)下,1~3min內(nèi)便會死亡,而火災初期密閉空間的CO濃度便可達1%,故產(chǎn)氣量高的住宅火災對人命威脅極大。
5.在煙氣含毒性及上升速度達3~5m/s之雙重威脅下,冒然進行上下的垂直逃生行為,極可能被致死濃煙追及而命喪火場。因此,火災時采取避難逃生行為之要領是:先水平避難,獲取進一步正確信息,再選擇另一未被火煙侵入之樓梯間垂直逃生。萬一走廊煙層已接近地面或有猛烈火煙在門外竄燒,此時已不適合出門逃生,應采取“就地避難”行動,以濕毛巾堵塞門縫,風口。如窗外或陽臺處亦有煙氣竄入,則須迅速關閉落地窗及其他開口,盡量維持生命等待消防隊救援,切記不可冒然跳樓。
6. 在煙氣中逃生或進行水平避難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1) 采取低姿勢,靠墻,跪膝爬行。
(2) 用浸水的濕毛巾、布片等物捂住口鼻,盡量不要直接吸進煙氣。
(3) 人群中最后1人,須記住在通過門扇后立即將門關上,以阻斷煙氣侵入通道、樓梯間,并局限火勢延燒擴大。
假如樓梯被火燒斷時,可借助落水管滑下去,或用繩子或用撕開的床單擰成的繩索及其它替代物蕩下去。如房間里有小孩、病人不能自逃時,其他人可用被子、毛毯等把他們包好用繩子系下或下降到鄰近的陽臺上。
從消防觀念出發(fā),1層樓的窗戶和每層樓的陽臺都是安全出口,但問題是許多居民為了防盜而把1層的窗戶封閉起來;為了增加使用面積而把陽臺封閉起來,這對火災逃生是十分不利的。
7.樓房著火時,千萬不要乘坐電梯下樓。因為樓房失火后,電梯會突然停電,終止運行。人們關在里面出不來,濃煙毒氣襲來,就有生命危險。樓房的最重要逃生出路是步梯,步梯內(nèi)最大的忌諱是堆放雜物。假如樓梯間內(nèi)經(jīng)常保持通暢,防火門、防煙門保持完好,樓房失火時,樓梯間內(nèi)不會有許多煙,有利于人們安全疏散,避免受到火災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