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與國內(nèi)外城市生活垃圾特性及處理技術比較
作者:齊玉梅
評論: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05日
2011年是全國及上海實施“十二五”規(guī)劃的起步年,2010年世博會舉辦后上海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開展了新的探索,加大、加快了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管理的力度和進程。為借鑒國內(nèi)外城市相關經(jīng)驗,本文就生活垃圾特性和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格局分析比較如下。
一、基本理化特性指標
根據(jù)國家建設部頒布的《生活垃圾采用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2009),并參考《生活垃圾特性分析指南》(聯(lián)邦德國環(huán)境保護局編;甄金環(huán)譯),生活垃圾理化特性研究一般從容重、物理成分、化學成分、含水率、可燃分與灰分、熱值等6個指標進行分析。
1.容重
容重是指生活垃圾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單位體積重量。容重受存貯方式、成分和壓實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常采用多次稱重平均法。一般情況下,隨著垃圾主體成分的不同,垃圾容重有所不同,廚余垃圾組分越高則垃圾容重越高,而塑料等包裝物組分越高,則垃圾容重越低,反之亦然。
垃圾容重測量方法分為容器法和集裝箱法兩種。
在垃圾未實現(xiàn)稱重計量的條件下,容重特性對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置結(jié)算具有重要意義。
2.物理成分
根據(jù)《生活垃圾采用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2009),我國生活垃圾理化特性分析一般按廚余類、紙類、橡塑類、紡織類、木竹類、灰土類、磚瓦陶瓷類、玻璃類、金屬類、其他及混合類共11類進行組分分析。
3.化學組分
根據(jù)《生活垃圾采用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2009),生活垃圾化學分析項目一般包括有機質(zhì)、總鉻、汞、ph、鎘、鉛、砷、全氮、全磷、全鉀共10個指標。
4.含水率
含水率是指新鮮生活垃圾樣品在(105±5)℃的條件下烘干4-8h(直至繼續(xù)烘干1-2h后重量損失低于1%),取出放到干燥器中冷卻0.5h后的損失量的百分比。
含水率對生活垃圾預處理和處理技術的最終選擇,具有明顯的影響:含水率越高越不利于熱處理、填埋處理,過高也不利于生化處理。
?
5.可燃分與灰分
可燃分是指生活垃圾經(jīng)30min300℃烘干后,進行3小時815±10℃灼燒后,再經(jīng)降溫至300℃時經(jīng)自然冷卻5min后的重量損失量?;曳謩t是指殘留量。
可燃分與灰分對生活垃圾熱處理技術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
6.熱值
熱值是指1kg的垃圾完全燃燒后放出的熱量。單位為kj/kg。熱值用了衡量生活垃圾作為燃料的價值和能力。生活垃圾焚燒技術的選擇一般注重其低位熱值,低位熱值是指生活垃圾完全燃燒后,燃燒產(chǎn)物中的水冷卻到20℃時放出的熱量。高位熱值則是指生活垃圾完全燃燒后,燃燒產(chǎn)物冷卻到使其中的水蒸氣凝結(jié)成0℃的水時所發(fā)出的熱量。
?
熱值對于研究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適應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