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事故,每一次災害的發(fā)生,新聞報道可謂及時詳盡,在事故或災害發(fā)生后,那些冠冕堂皇的原因分析都會成為推脫責任者的說辭。其實,真正受到損失的還是老百姓。今天就事論事,說說泥石流吧。雖然說泥石流是地質災害,如果真的事前防患于未然,會發(fā)生甘肅舟曲那樣特大災害嗎?。如果多問幾個為什么?其實不難找到答案。舟曲既然是5.12地震的重災區(qū),為什么災后沒有及時對地質狀況進行評估,查找存在的隱患?長時間的干旱,為什么沒有未雨綢繆?舟曲處在U型的地勢上,為什么沒有想到山洪暴發(fā)會造成泄洪不暢?隱患的存在,沒有防患就只好救災了,難道不是本末倒置?
安全管理常說:防患勝于救災,那么相關的部門是否真的有所作為?重大事故預案在制定前,為什么沒有在防上下功夫?真正面臨事故時,重大的損失已經(jīng)造成了,無辜的生命是否死得其所?救災的確拯救了少數(shù)人的生命,但是損失的財產(chǎn)怎么彌補?多數(shù)消逝的生命能夠重生嗎?單就成本而言,整改隱患的投入只有災害造成的損失與救災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的幾分之一,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災害、事故預防整改機制,做到有患必防,有患必改,徹底消除隱患才是救災的根本。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治理并消除隱患,為廣大的民眾創(chuàng)造出一個安寧的生活。
面對災難我們必須伸出援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tǒng)影響深遠 。 防治隱患 才是根本,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 建立完善的災害評估及預警機制。災害發(fā)生前找出隱患,及時進行治理。萬不得已的情況必須讓逃生者有充足的時間撤離。第二 災害評估人才隊伍建設和專業(yè)搶險隊伍建設,發(fā)現(xiàn)災害及時治理。第三 設立隱患治理專有基金,??顚S?,保障治理隱患資金及時到位。第四 發(fā)揮新聞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對于危及民眾的隱患及時曝光,督促相關部門整改。第五 決策者為民眾的安危未雨綢繆,早想,早防,早治理;莫等災害發(fā)生為救災疲于奔命。